1、塵埃落定(1 / 2)

大曆天授元年,也就是聖武五十七年,在位五十七年的大曆第三代皇帝公趙彧卿無疾而終。從此永遠倒在了他勤懇工作了五十七年的重華殿中。

旬月之後,新皇登基改元天授。追尊先皇為孝成文昭皇帝,廟號高祖,先皇後顧氏追封為孝賢仁皇後,同日與先皇合葬於襄陵。

先皇駕崩舉國齊哀,人盡皆知。

可是至於先皇後到底是什麼時候薨逝的,竟無人知曉。這位一生低調,卻受盡先皇寵愛百姓愛戴的先皇後,就連仙逝都低調的無人知曉,正如就連她長了如何的模樣無人知曉一般,神秘異常。

大曆民眾對這位先皇後唯一的印象就是受盡先皇的極盡恩寵,並且為人低調。

從先皇登基以來,但凡國家有什麼重大的喜事,先皇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賞皇後,其次才是論功行賞大赦天下之類的。據統計,先皇帝在位五十七年間,先後因重大事件封賞過皇後四十四次。

這是亙古未有的寵愛。

可是盡管如此,這位先皇後卻也從未在人前露過一次臉。

先皇在位五十七年,經曆過無數的大事,就算是這樣,這位先皇後也沒有出現在大家麵前一次。若不是有先皇長久不衰的寵愛在,百姓們差點都要懷疑到底有沒有先皇後這個人了。

盡管如此,百姓們仍然還是是津津樂道,時不時的就要提起先皇和先皇後的恩愛。

先皇在位的五十七年間,人們紛紛效仿。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寵妻一個個寵出了新高度。若是聽聞有哪個男人對自己的妻子不好,走在街上都是要受人非議的,更有甚者會遭人看不起甚至有礙於仕途的發展。

新皇登基半月之後,也就是閏四月二十五,執掌後宮鳳印整整五十七年的淩國夫人,正式將鳳印鄭重的交到了年輕的新皇後手中,並上書新皇請求賜墓地於永淳府。

一時之間不論是朝堂還是民間皆是輿論炸裂,到處議論紛紛。

不單單是因為這次事件的主人公是高高在上的淩國夫人,更因為她選的地點甚是特殊啊。

先帝在位五十七年中,有正式記載的就十七次駕臨永淳府,對永淳府的一幹人士任用,更是親自選拔,大小事務優先處理。雖說永淳府是邊境要塞不容大意,可是卻也是在意的過了頭。

且不說這些年中與烏稥國相安無事,就算是有點什麼小的摩擦那也是正常的,哪有兩國邊界是一直風平浪靜的?反觀同樣是邊境重鎮的少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西南邊陲的南夷那可是時不時的就搞點什麼動作,可是在先帝那裏受到的待遇卻是雲泥之別。

時間一長,一提到永淳府這個地方,大家都是十分曖昧的心照不宣。

原因無他,坊間盛傳先帝對原先的永淳府知府張逸仙甚為青眼相待。久而久之,事情傳著傳著也就變味了。所以每當提起永淳府這個地方,大家也就會心的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