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子商務的特征
(1)在貿易環節上的差異。
在傳統貿易中,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是分離的,但是通過跨境電商平台,我們可以同時完成所有的程序。眾所周知,傳統企業之間的貿易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嚴重依賴傳統的銷售,買家需求信息的關閉,訂單期限長,彙率風險高,利潤低等。然而,跨境電子商務可以快速處理這些問題,因為在小額跨境貿易的情況下,零售部門的增加極大改變了原來的外貿渠道。現在的企業不僅要麵對客戶,而且還有個體批發商和零售商,有效地減少貿易聯係和縮短價值鏈,為公司和客戶貢獻更多的利潤。
(2)產業鏈條的差異。
中國傳統貿易企業主要從事加工貿易與低附加值產品,但是通過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可以有效地結合工貿,控製整個產業鏈。由於外部經濟體信息的充分性,企業可以及時獲得最新的工業信息甚至是競爭對手的信息,同時也包括在使用跨境電子商務平台過程中外國居民的消費習慣。
(3)產品和成本的差異。
(4)在保稅物流中心上的差異。
保稅物流中心是一個封閉的海關監管區域。它有兩種類型:A型和B型。A型是經海關批準,在中國企業法人海關的監督下專門從事保稅倉儲物流業務。B型是經海關批準的一個集中監管領域,由中國境內一家企業法人經營,有許多企業進入並從事保稅倉儲物流業務。保稅物流中心有保稅倉儲、簡單加工、全球采購、國際運輸業務,港口,出口退稅、物流信息處理、裝卸、物流服務等功能。這些功能有利於解決小額跨境電子商務正在麵臨的問題。
二、建立保稅物流中心的必要性
(一)小額跨境電子商務正在麵臨的問題。
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也伴隨著許多的缺點。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討論三個點:跨境物流發展緩慢,非法稅收返回和結彙,跨境信貸和糾紛處理。
(1)跨境物流發展緩慢。
正如我們所知,跨境電子商務的特點是小訂單,多批次和采購時間短。它有高需求的物流,所以主要采用國際快遞等國際小包裹的中國郵政物流,例如DHL、FedEx、UPS、TNT等,但這也往往意味著物流成本的提高。因為服務質量和成本之間的矛盾突出,因此我們必須結合成本、速度、安全和消費者的體驗跟蹤商品來選擇跨境物流。如果我們隻考慮成本,它將導致速度緩慢並且會延長交貨時間,降低客戶的滿意度。如果我們購買服務質量簡單,很難承擔成本,甚至造成損失。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跨境物流無法匹配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
(2)非法稅收返回和結彙。
一篇完整的論文範文5000字 篇2
摘要:作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打贏脫貧攻堅對推動社會進步,促進民族團結和諧,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現梳理了遼寧省朝陽市西大川村脫貧攻堅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並深入挖掘了致貧的深層次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進一步壯大優勢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加快推進光伏項目進度;扶貧先扶誌等對策建議,以期為有序推進鄉村振興,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起到推進的作用。
關鍵詞:脫貧攻堅;精準脫貧;創新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遼寧省朝陽市西大川村2015年被評定為省級貧困村,該村下設七個村民組,人口476戶共1703人,其中黨員51名。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0戶共76人,其中低保戶14戶共26人,五保戶10戶共12人,一般貧困戶16戶共38人,已於2017年實現脫貧摘帽。其中,2016年脫貧14戶共18人,2017年脫貧28戶共59人,預計2018年脫貧6戶共11人,2019年脫貧4戶共10人。該村現有耕地麵積2135畝,林地麵積萬畝,以種植業為主,發展落後主要因為土地少,人均耕地僅為1畝,並且土地貧瘠,多為旱地。種植業以玉米為主,品種單一,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產量波動大。且可選擇性產業少,農民收入渠道狹窄。導致該村貧困的主要原因為缺乏勞動力、重病大病患者和殘疾人較多,據統計,該村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比例高達82%。
二、扶貧主要舉措及成效
十八大以來,西大川村認真貫徹落實上級脫貧攻堅工作相關精神,立足本村實際,卓有成效地開展了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實施的扶貧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一是健康扶貧方麵。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的患病人口進行疾病篩查,分類救治,符合救治條件的扶持對象享受入院治療零負擔兜底政策。對患慢性病的貧困戶實行一對一簽約服務和幫扶,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扶貧政策落實之前,許多貧困戶身患疾病卻不檢查、不治療,帶病生活,目前這種情況已得到極大改善。二是殘疾人幫扶方麵。對有康複需求的扶持對象,提供簽約服務,使其免費享受精準康複等有關服務。一、二、三、四級殘疾人,可享受每月70元的生活補貼。一二級殘疾人,可享受每月55元的護理補貼,為建檔立卡參加人免費發放各類輔具。三是產業扶貧方麵。2015年之前,西大川村集體經濟薄弱,僅有一個碩豐果樹專業合作社,規模較小,帶動能力弱,除此外無其他產業項目。2015年合作社成功注冊了“大川村”大棗商標,初步形成了區域品牌效應,實現了統一經營、統一包裝銷售,合作社轉虧為盈。另外,西大川村於2016年通過協調大戶創辦了淩源市大川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利用本村資源優勢,積極培育食用菌種植基地,創辦了“脫貧車間”,吸納貧困戶十餘人就業,通過蘑菇采摘、菌棒整理等工作,人均實現增收60元\/日。此外,還能獲得人均分紅收入600元\/年,使貧困戶年收入明顯增加。
除以上主要扶貧措施外,西大川村還積極協調就業崗位,其中村鎮兩級為貧困戶提供草原沙化管理員公益性崗位兩人,每人每年增收5300元。植樹造林工程吸納貧困戶兩人,每人每日增收80元。結對幫扶人介紹到飯店工作一人,每月增收3500元,介紹到碳棒廠工作一人,每月增收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