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江南有個少年郎(1 / 2)

江南鎮坐落於大夏王朝西南邊角,青山環繞,江河流淌。常年薄霧籠罩,儼然有一幅“神人潑墨作山河畫”景色,實為一絕。

清晨時分,開春的江南仍有些許涼意鞭撻在早起之人身上,使得他們不由自主打了個冷顫。

隨著雞鳴聲響,一間老舊屋子房門“吱呀”一聲被人從內推開,一個身材瘦小的少年身穿零碎補丁麻衣走出來。

少年臉色枯槁蠟黃,眼底布滿紅血絲,一副大病纏身模樣。

他關上門上鎖,從一堆柴火上取下一把柴刀,熟練別在後腰,揉了揉發悶的腦袋,便迎著朝陽穿過巷子,一路小跑著往山上去。

少年叫高良,今年十四歲,母親懷胎十月期間受了風寒,生下他後艱難拉扯到五歲半便病重撒手人寰。父親是在高良剛生下來不久,想著山上打點野味來給體虛妻子補補身體,不曾想一不小心失足跌下山崖,落得個屍骨無存的下場。

而年幼先沒爹再沒了娘的少年,身子骨也極弱,大概是因為在娘胎裏受了風寒的緣故,致使少年一到陰雨天氣,或是寒冬開春夜晚就頭疼無比。

從五歲半後就開始吃百家飯長大的少年什麼都會,上山砍柴,燒火做飯,平日裏給左鄰右舍做些零活兒,換一點米麵,家裏有一小塊菜地,少年自已栽種些青菜。

日子苦,但好在有些盼頭,總不至於餓死。

隻是每每發病時,少年頭便疼得死去活來,嚎啕大哭。

跟有爹娘的孩子不一樣,少年最大的願望就是母親臨終前的那一句“好好活著”。

好好活著!

至於上學塾讀書識字,聽教書先生教一些書上的大道理,那是少年想都不敢想的事。

出了巷子,有一棵約莫百餘年的杏樹,樹下經常圍坐一些上了歲數,家裏子孫有本事的老人拉家常道裏短。

再往東邊走上一段路,就是杏花村的學塾。

少年走到這裏,都會加快腳步,像是在躲避著什麼,直到走出好遠一截路,才停下腳步,回頭看一眼學孰裏正襟危坐的同齡人,和那位青衫教書先生,手持書籍和戒尺,麵帶笑容,聽著稚童們朗朗上口的讀書聲。

好一會兒,少年抹了一把臉,繼續趕路上山。

趁著今天天氣好,上山砍些柴火扛到集市上賣,運氣好的話還能賣得一個銅板,如此多跑幾趟,也能還不錯,至少不用再去街坊鄰居家裏幹零活兒換米麵。

上山的路途較遠,以少年的腳力來算,得花費一個時辰左右方才能到能砍樹的深山。

一般江南鎮的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很少來這裏砍樹,因為此地山林茂密,野獸不少,沒那個膽子來。

為了些許柴火而一個不小心葬身野獸之口,怎麼看怎麼都是一筆不劃算的買賣。

可離著江南鎮近一些的山上林木,官府又有令,不得私自砍伐,違者罰繳銀元一兩,杖責二十!

遠了不敢去,近了不能砍,那怎麼辦?

所以久而久之,就有了少年這類“不怕死”的人,早早出門上山砍樹去賣。

而相比其他人來說,少年砍的柴火,分量要多些,價格要低些,所以一來二去,回頭客倒也攢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