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流言蜚語(2 / 2)

楊順心在一邊也大概聽懂了孫羽話裏有隱瞞,更知道了他兩人的關係,不過孫羽之前就對楊老三和楊順心有恩在先,但也不計較楊順風的幫襯,直接婉拒了。

“順風兄,勞煩你替我向我母親帶個話,就說……就說我要在外與人商議事務,過幾日才能回去。”

楊順風雖然知道孫羽有事瞞著他,但是也不在意,點頭同意了之後,又跟楊順心兩姐弟聊了幾句,叮囑他們不要跟家裏爺爺奶奶說他回村而不進家門,這才急忙忙地回去縣城書院了。

楊順心一想到這個堂兄也怕上房那邊的老兩口“孝”字壓頂,所以才那麼鄭重其事地跟自己交代,心裏既覺得好笑又覺得這爺爺奶奶讓晚輩避成這樣,也夠奇葩的了。

當然,楊順風要避的可不隻是楊家老爺子和馮氏老兩口,光是那一看到他臉色就怪異,而嘴上還要不挺地恭維自己以後做了官老爺,可別忘了自家人的大伯母周氏就有夠煩的了……這些楊順心依然是不知道的。

就這樣,孫羽就在楊順心家住了下來。

楊老三是個知恩圖報的,再加上陳氏的悉心照料,孫羽身上的傷就好的快了起來。

哦,還有楊順心的空間也發揮了大功勞。

年前陳氏才抓來養的小雞,不過四五個月,剛下了幾個蛋,就因為家裏住了個傷員,磨刀霍霍後就燉了。

楊順心去小沙坡種落花生時,又在山上尋到了野生的香菇,用聚寶盆一複製,做出來的香菇滑雞更加美味可口,更別提燉出來的雞湯有多香濃誘人了。

就在孫羽養傷的這段時間裏,楊順意小朋友也得到了不少福利,除了每天吃著他姐姐變著法兒的整治飯菜外,他還跟孫羽學了不少字,甚至還用沙當紙,用樹枝棍做筆,學了些畫畫的技巧。

看到這樣的場景,陳氏雖然嘴上說“別累著小恩人”,那眼角眉梢可都藏著喜意。

都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陳氏這心情一好,出門見人就笑,村子人就覺得陳家怕是有什麼好事發生,再一想到她家還住著一個樣貌不俗的少年郎,那如雨後春筍般的流言就在村裏傳了起來。

陳家順心定了入贅郎!

聽到這個流言後,第一個找上門來的就是黃大嬸。

要知道黃大嬸在很久之前就看上了陳氏家的大閨女,如果不是因為她家小兒子順意腦子有些不好,家裏必須得讓閨女招婿,她早就想給自家兒子黃致遠定下這門親了。

前些日子又聽說陳氏那小兒子順意變機靈了,又在外遇到過,還親耳聽到那孩子叫她“黃家嬸嬸”,心裏對於想要定下陳氏大閨女的心思又活泛起來。

說起來也不是這前後兩個芯子的楊順心有多優秀,主要是當年有一得道高人說過,這楊家必出六子女,取“六六大順”之意,十年後就算沒有大富大貴,也必當是富順綿延。

楊家大房早就沒什麼看頭,楊家二房兩個子女都有好名,不說楊順風早早過了童試,就連平時文靜寡言的二丫頭都有一手能趕上縣城繡莊手藝的繡活,這可都應了那高人的批語啊!

楊家三房,準確的來說該稱之為陳家,但抵不住陳氏老娘走的早,陳氏雖然招了楊家老三為婿,也得讓著楊家這邊的公婆意願,讓兩個子女十歲前姓了楊。之前陳氏家的大閨女也算是個懂事的丫頭,脾氣很陳氏有些相似,年紀小小做什麼都大大方方,整天笑眯眯地嘴巴也甜,一旦護起犢子來,連人販子都敢打,命都不要也要把她弟追回來,這樣的閨女若是其他品質上沒有什麼差錯,娶回家做家主婆可是最好不過了,唯一可惜的就是陳氏的小兒難養,閨女不能外嫁,要招婿入贅這點讓人卻步。

黃大嬸本來也隻是跟陳氏相近,所以跟著也喜歡陳氏大方懂事的閨女,但後來自家婆婆把楊家的事一說,她這心裏就更加在意起了楊順心的事。再加上之前對小兒子致遠的探口,發現自家兒子對楊順心的印象也不錯,於是打心底就打定了主意,等孩子再大些,看陳氏家的兒子腦子能好到什麼地步,再去談兩家結親的事,免得唐突了人家。

黃大嬸心裏計劃的好,卻不料陳氏一家上山播種,竟然帶回個受傷的少年來,還聽說那少年樣貌標致,是個肚裏有文墨的!雖然自家兒子也在讀書,但鄰村私塾跟縣城書院還是不能比的。一想到這裏,黃大嬸就再也坐不住了,在家裏拿了兩罐楊順心愛吃的辣豆醬就去了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