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的功業,震古鑠今,古往今來怕確是難有人超越。
活字印刷術一出,顏良旋即將之推行天下,令天下無論是官府還是民間書坊,盡皆能使用活字印刷術印刷書籍。
這活字印刷之術一推行,天下文人盡皆震驚,無不驚奇於此術的神奇,對顏良更加是敬佩難當,幾將顏良奉為神人。
對於顏良來說,幫助妻子發明活字印刷術,隻是他在征戰之餘,閑來無事時的一種消遣。
顏良的目光,始終都緊緊的注定著塞外。
不知不覺數月已過,夏去秋來,一場大豐收,遍及了大江南北。
由於開春以來風調雨順,無大澇大旱,更無蝗災,天下諸州的糧草都喜獲豐收,南方荊揚二州的糧食產量,甚至達到了顏良統治以來的頂點。
河南諸州大結束戰亂後的數年間,經濟也得到了極大的恢複,豫、兗二州的糧食產量,今年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雖與天下大亂前相比,尚有一段差距,但也達到了董卓之亂以來的最大值。
糧食喜獲豐收,糧賦自然充盈,大江南北的各處官府中,征集上來的糧草,無不是堆積如山。
一場意料之外的大豐收,為顏良的出塞作戰,奠定了基礎。
顏良遂是傳下旨意,命將司兗青徐三州糧草,源源不斷的遠往河北,向著幽並二州北部屯集。
與此同時,顏良也給各將發去密領,命他們整頓本軍,向北部邊境低調的集結,準備出塞一戰。
顏良調糧調兵的同時,為了迷惑拓跋力微,又在龐統的建議下,派使者出使鮮卑,勸說拓跋力微交出司馬懿,向大楚納貢稱臣。
這樣一來,顏良就可以營造出,他打算以外交途徑,來解決與鮮卑關係的意圖,借此來為出兵作準備。
使者派出未久,顏良於鄴城的密殿中,召集了諸位文武重臣,共商滅鮮卑之計。
大殿的地麵上,已鋪設了一張巨幅地圖,那是近年以來,大楚細作從塞外發回的情報。
鮮卑人生產落後,許多東西他們都生產不了,絲綢、茶葉和陶瓷等中原特產,是那些鮮卑貴族們的最愛。
故近年以來,朝廷雖下令斷絕與鮮卑的貿易,但暗中的走私,卻一直難以杜絕,總有一些不怕死的商販,為著巨額的利益,冒險出塞從事走私貿易。
由於為了迷惑鮮卑人,故朝廷也未下令嚴打,對這種走私貿易也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而且,這種走私,對於朝廷來說,也是有好處的。
馬謖的統領的錦衣衛,就是通過扮作走私商販的身份,大搖大擺的進入到鮮卑人的領地,以行商為名,暗中卻將塞外鮮卑人的兵力布署,諸處險要等軍事機密,統統都繪製了詳細的地圖,源源不斷的送回鄴城。
殿前的這張巨幅地圖,正是用那些詳細的情報,集中起來勾勒而成。
俯視著這張地圖,鮮卑人的所有秘密,都盡收顏良的眼底。
“兵精糧足,你們都說說吧,朕這回該怎麼滅了鮮卑人?”顏良環視群臣,高聲問道。
話音方落,丞相龐統就站了出來,指著殿上巨幅地圖:“鮮卑人的勢力,從南到北有四個點,定襄、白道、鐵山還有陰山口,臣以為,隻要我們在這四個點上,做好足夠的文章,滅了鮮卑人不在話下。”
顏良的目光掃在了地圖上,凝視著地圖上那四個點。
塞外草原,分為漠北和漠南,漠南就是從長城往北,到陰山山脈間的大片草原,越過陰山和沙漠戈壁往北,就是更廣闊的蒙古高原。
因是漠南靠近中原,方便貿易和搶掠漢地,故是大部分的鮮卑人,都聚居於漠南一帶。
出雁門往北,距大楚國境不出五十裏,便是定襄城,是鮮卑人距離漢地最近的一個據點,也是這些年來,鮮卑人南下搶掠的前進基地。
再往北則是白道城,白道再北則是鐵山,那裏是鮮卑人的腹地,水草肥美,鮮卑的婦孺和牛羊,多聚集在那裏。
而陰山口則是漠南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隻要扼守住陰山口,就能阻斷漠南漠北的通道。
這些年來,拓跋力微一直是坐鎮白道城,南依定襄,北靠鐵山,統治著中部鮮卑諸部。
誠如龐統所言,欲滅鮮卑,隻要擊碎了那四個點,鮮卑人自然覆沒。
顏良微微點頭,讚同龐統的說話,腦海中已經開始構思布局。
“拓跋力微自滅軻比能以來,已將牙帳從白道遷往了定襄,分明是提防著我軍由雁門進攻,草原不比中原,想要拿下敵軍重兵駐防的定襄城,隻怕不那麼容易呀。”法正憂慮道。
法正說得也不無道理,中原用兵,顏良自可用絕對的優勢兵力圍城,然後再以破城炮那樣的利器轟破城池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