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是前來勸降自己。
他臉上的欣慰頓散,轉眼便為陰霾所籠罩。
“怪不得那顏良能放你來此,原來他是想讓你說降於我,蓋兒啊,你以為父親是那種背棄國家的人嗎?”徐晃臉色鐵青,厲聲質問。、
徐蓋正色道:“聖人有雲:‘君無道,民投他國’,那劉備假仁假義,連關羽這樣追隨了他十幾年的結義兄弟,都能忍心殺害,這樣的君王,父親難道還要為他殉葬嗎?”
徐晃身形一震,兒子的話顯然是觸動了他。
“現下那劉備為了逃命,又把咱們父子當作棋子一般,用來拖延楚軍的追擊,劉備這般不義,父親若還對他忠心耿耿,豈非被天下人笑為愚忠。”徐蓋繼續勸道。
徐晃臉上陰色漸漸的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某種若隱若現的動搖之色。
可以說,盡管表麵上徐晃表現的很不悅,但內心之中,已然在猶豫著,該不該聽兒子的勸。
畢竟,早年效忠於楊奉,後來又為曹操賣命,再到後來又隨曹仁降了劉備,可以說,徐晃所有他效忠過的君主,未必都有死忠之心。
在徐晃看來,建功立業,榮華富貴才是他所追求的目標。
而今漢國覆滅似已成定局,劉備又很不厚道的把自己當棄子,到了這般地步,對於徐晃而言,似乎歸降顏良已根本不算什麼負擔。
徐蓋對自己的父親最了解不過,見得徐晃那般沉默不語的樣子,便知父親心中已然動搖。
“那楚君對敵人雖然心狠手辣,但對自己的臣下,卻是十分的好,楚君他說了,隻要父親願意歸順,他必當重用父親。”勸到最後,徐蓋不忘以利相誘。
對於徐晃來說,歸降顏良之後,能否在楚國之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聽兒子這般一說,徐晃心中殘存的顧慮,就此散銷雲散。
沉吟半晌,徐晃騰的站了起來,咬著牙道:“劉備假仁假義,為父早就看不下去,今楚君既然對我父子如此器重,為父還有什麼好說的,降了便是。”
徐晃終於下定決心,要歸降於顏良。
“父親英明。”徐蓋大喜。
於是,徐晃當即下令三百殘兵放下武器,隨同他一起下得山去。
此時,趙雲等將已得到顏良的旨意,一旦徐晃下山歸降,便不再向其動武。
如今徐晃下山來降,趙雲便派人將徐晃送往了大營。
顏良聞知徐晃歸降,欣喜不已,當即率親往營門相迎。
“罪將歸降來遲,請陛下恕罪。”徐晃滾鞍下馬,拜倒在了顏良的馬前。
顏良哈哈大笑,一躍下馬,將徐晃扶起,“不遲,一點都不遲,朕得徐公明這員大將,足勝雄兵十萬。”
顏良如此的大旗,深深的令徐晃倍感感激,當場慨然表示,願為顏良赴湯蹈火,再所不辭。
顏良得一虎將,自然是大為欣喜,當下便下令在營中設宴,慶賀徐晃的來歸。
安國逗留了幾天,顏良旋即再令全軍再起,二十萬大軍繼續北進。
幾天後,顏良大軍抵達了盧奴城,與文醜所部的兩萬鐵騎會合。
此時,中山、勃海、河間諸郡,聞知劉備已倉皇而逃,無不是望風而降。
顏良抽調部分兵馬,分鎮諸新降之郡,他本人則打算在盧奴城修整數日,旋即北上攻取幽州,掃平劉備最後的據點。
而此時,細作則發回情報,言是劉備已率殘兵,退入了易京之中,作出一同固守易京的態勢。
“這易京位於幽冀二州交界處,南臨易水,乃是北上幽州的大道樞紐所在,此地原本就有堅固的防禦工事,早先年時,劉備又調動幽州民力進行了加固,今劉備退守此地,恐怕是想仿效當年的公孫瓚啊。”龐統捋須胡須分析道。
顏良微微點頭,往昔曆史,浮現於腦海。
十幾年前,公孫瓚為了抵禦袁紹的進攻,就在易京修築了恐怖的防禦工事,拖了袁紹整整一年,方才攻破了易京。
當年顏良的“本尊”,還曾經參加過易京之戰,那場戰役的艱苦與漫長,顏良依然記憶猶新。
“劉備若果真死守易京,隻怕又將一場持久戰了。”
“易京之堅固,勝於鄴城,劉備今既堅守,必吸取了當場公孫瓚的教訓,隻怕我軍攻之不易呀。”
眾臣議論紛紛,不少人似乎都表示了擔憂。
啪!!
顏良猛一拍案,騰的站了起來,冷峻而傲然的目光,掃視著群臣。
眾臣心神一震,轉眼便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