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胡庭漢女(1 / 2)

顏良率領著他的大軍,一路北上,數天後,抵達了河東北部,並與文醜所部五萬會合。

十幾萬大軍,屯兵臨汾城以南,對臨汾城之敵,形成了強大的壓力。

顏良卻沒有急於發動進攻,因為根據斥候的回報,當顏良大軍抵達後沒多久,劉備也由晉陽南下,進抵了臨汾城。

這臨汾城位於平陽郡最南端,望南十裏,便是不足數裏寬的山口,汾水從水口北上,從臨汾城南流過。

正是這樣山水拱衛的地勢,使得臨汾城成了一座易守難攻之城。

此前,當曹仁未決定降劉時,徐晃和樂進,已於城南十裏,汾水北岸的山口下寨,修築了重重的壁壘,構建了一條堅固的水岸防線。

如今劉備大軍到來,合並州降軍,將近九萬多的兵馬,全部都堵在了此間,使這一條壁壘的堅固程度,無疑又上了一個台階。

顏良用了十天的時間,做了數次試圖性的渡河攻擊,但結果卻是無一例外的失利。

幾次強攻的失利,使顏良不得不開始考慮,是否應該在臨汾這裏,與劉備進行這麼一場決戰。

王帳中,諸文武們議論紛紛。

武將們自然多主張繼續打下去,畢竟立功的機會就在眼前,求勝心切的他們,豈能坐視戰功不收。

龐統卻道:“如今關中未平,我軍左翼,隨時麵臨著曹操的威脅,而右翼處,又有屯兵濮陽、虎牢關的張飛所部,威脅洛陽一帶的安全,臣倒以為,此時在這地勢不利我們的臨汾一帶與劉備決戰,並非是上上之策。”

顏良微微點頭,對龐統的分析,倒是頗為讚同。

關中一帶剛剛傳回情報,曹操在決了渭水,堵住了他西進的道路兵,正集結兵馬,有趁機奪取蒲阪津的跡象。

倘若蒲阪津為曹操奪回,那麼曹操便有東渡黃河,襲取河東郡,截斷自己大軍南歸的威脅。

而根據洛陽方麵徐庶的來報,兗州的張飛受了劉備之命,正往虎牢關一帶集結兵馬,不管是牽製也好,還是趁機也罷,總之對洛陽也形成了威脅。

正如龐統所言,此時的顏良,大軍深入敵軍腹地,三麵都在受敵,雖然總的兵馬數量,勝於劉備與曹操的合兵,但因戰線拉得太廣太長,兵力上的優勢,反而不斷的被抵消。

“那依軍師之見,本王眼下當如何調整戰略。”顏良問道。

龐統起身,抬手劃拉著所懸的地圖,說道:“依臣之見,大軍不若南歸洛陽,水陸並進,改向東進,攻取虎牢、濮陽等黃河南岸,青兗二州的劉備據點,先掃平了右翼的威脅,待關中水退,再舉兵西進,除掉左翼威脅。這之後,便可傾全力北上,再與劉備決一雌雄,也為時不晚。”

龐統這一番戰略,深合顏良之心。

其實,張飛駐兵於黃河南岸,顏良早就看不出順眼,原本是想先伐之。

然而諸葛亮那堅壁清野的一招毒計,把青兗二州大部分地區,都變成了空無一人的無人區,而張飛又取兵固守沿岸重點城市,如此一來,使顏良進擊的難題就大大增強。

現在卻不同了,顏良已攻陷洛陽,便可從洛陽順流東下,水陸並進掃滅張飛。

而且顏良的糧草,將不必再由徐州,穿越無人區北運,可以直接由荊州運往洛陽,再由洛陽順流而發。

“用兵之道,在於隨機應變,軍師這戰略的變換,深得隨機應變之妙,很好,本王就用你之策,移兵南歸,先擊破張飛這廝再說。”

顏良決意已下,當即便做出決策,調徐庶北至河東,與文醜二人一文武,鎮守河東,顏良將自率大軍先回洛陽。

……

楚軍撤兵的情報,很快便傳至了臨汾。

燕王大帳中,當劉備和諸文武,聽到這個情報後,都長長的吐了一口氣。

憑心而論,劉備對顏良還真是心裏發虛,今顏良撤兵,他自然是感到長鬆了一口氣。

“大王,今顏良銳氣已盡,不得已而退兵,臣請大王下令,全軍趁勢南下,一舉收複河東,將顏賊逐出黃河以北。”新降的曹仁,慨然請戰。

曹仁一開口,徐晃和樂進等一班降將,皆是憤然請戰。

劉備作思索之狀,卻暗中向諸葛亮看了一眼。

諸葛亮便搖扇說道:“顏賊狡猾多端,他如今撤兵,必然暗有所布署,以防我軍追擊,為今之勢,還是穩妥為妙。”

諸葛亮的話,即代表著劉備事先定下的意思,其實,劉備壓根就不想收複河東。

一旦拿下河東郡,那麼,劉備的地盤便將重新和曹操接壤,如今他新得並州,並州一地多為曹操舊臣,倘若曹操喘過氣來,想要重新圖謀並州,這對劉備自然有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