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要臣去攻取遼東?”呂蒙驚問一聲。
“那是當然,不然本王為何會讓海船雲集海西,又為何會令你在海中訓練士卒。”顏良很平靜的回答。
呂蒙驚道:“臣隻是以為,大王最多隻是想從海路攻打青州,卻沒想到,大王竟是要取遼東。”
驚愕的呂蒙,這才明白顏良這半年以來,諸般準備之目的。
顏良卻隻淡淡道:“本王已想過了,沒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終究難以縱橫兩河平原,此番劉備東侵遼東,公孫康主動來求援,此乃天賜本王的良機,本王焉能錯過。”
顏良道明了他的動機,呂蒙的驚意漸斂,情緒也漸漸的平靜了下來,開始仔細思索顏良所說的話。
這時,顏良站了起來,撫著呂蒙的肩,語重心長道:“子明啊,放眼諸將,唯你有海上用兵的經驗,告訴本王,你有這個信心和膽識,為本王再立曠世奇功。”
顏良的神情與語氣,對呂蒙是充滿了期望與信任。
去國遠征,幾萬大軍的生死,就全操於呂蒙之手,無論出了任何差池,顏良都鞭長莫及,甚至呂蒙奪取遼東後,擁兵自立,顏良都沒有辦法。
那麼,這支遠征軍的統帥,就必須擁有著出色的軍事才華,超強的隨機應變之能,而且還要在軍中樹有威望,此外,還得有水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對顏良擁有絕對的忠誠。
放眼楚國諸良將,能集眾長於一身者,也唯有呂蒙一人。
顏良對呂蒙的器重,實可謂已是超於眾臣之上。
呂蒙是聰明人,又如何能感受不到顏良對他的期望著與信任,瞬時間,呂蒙隻覺內心之中,一團激蕩的熱血,熊熊而生。
他的血脈,也前所未有的沸騰起來。
豪情與信心正如火而燃,除此之外,呂蒙更是對顏良萬般的感激,感激於顏良對他的信任與器重。
驀然間,呂蒙騰的站了起來,向著顏良深深一拜,慨然道:“大王對臣如此器重,臣焉敢有負大王所托,臣願率大軍遠赴大海,誓為大王開疆拓土,攻取遼東。”
呂蒙跟隨顏良許久,也“沾染”了顏良的冒險精神,為顏良這麼一感動,立時便豪氣幹天,大發誓言。
當下,顏良便對呂蒙的豪氣,大加讚賞了一回。
遠征軍的統帥既定,接下來,顏良考慮的就是派哪幾員將領做呂蒙的副手。
顏良根據呂蒙的意見,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初步擬定,派龐德、馬岱、張頜三員大將隨征。
選此三人出征,首先自然是因為三人均乃北方人,比較適應遼東寒冷的天氣。
其次,則因三人皆乃騎將出身,而顏良攻取遼東,就是為了組建強大的騎兵,以三員騎將出征,最合適不過。
再者,如今馬雲祿為他顏良育有王子顏泰,馬岱和龐德關係與馬雲祿密切,以此二將出征遼東,顏良也比較放心。
至於張頜,因其出身河北,對遼東的風土人情也算有所熟悉,以他隨征,對於輔佐呂蒙用兵,自然有極大的幫助。
統帥與將領選定,接下來便是出征的兵馬數量。
近些年來,顏良共造了約兩百艘海船,根據這些船隻的運力,顏良最終決定發三萬精兵出征。
諸事既定,大批的海船,還有三萬的精銳之士,便迅速的向海西一線集結。
而為了彌補呂蒙出兵後,徐州都督的缺失,顏良便改任甘寧為徐州都督,令其遠赴下邳坐鎮。
入冬這一天,賈範的再度來求見顏良,言是公孫康又派了人來應天,聲稱劉備的大軍已進至遼水,正向遼隧城發動猛攻, 遼東形勢危急,公孫康請顏良速速發兵支援。
顏良從賈範的口中得知,那公孫康已將遼東西郡的兵馬,盡數集結在了遼水一線,其東部腹地幾乎已是一片空虛。
時機已到,顏良旋即向賈範做出許諾,即刻發兵去襲擊幽州東海岸。
為了讓呂範“安心”,顏良還命呂範去往海西,親自跟隨呂蒙統帥的遠征軍,遠赴大海去攻幽州。
應天城北,碼頭。
顏良親自送賈範北去,令這位遼東使者,倍感受寵若驚。
“本王的大軍已在海西集結完畢,隻等你趕去,就可以立刻起兵去襲取幽州。”顏良寬慰道。
賈範是滿臉的感激,哽咽道:“大王再造之恩,公孫將軍和我等遼東士民,銘刻於心,我等必世世代代,忠於大王,永做大楚的臣民。”
“很好,本王就知道,遼東多是忠義之士也。”顏良微微點頭,甚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