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無情的報複(1 / 2)

刀鋒斬下,人頭滾地。

周泰的身體分成了三截,慘烈之極的散落在了地上。

不服顏良,侮辱顏良,這就是下場。

斬將的顏良,橫刀而立,巍然如修羅戰神,刀鋒處,尚有未盡的鮮血在滴落。

江東武藝第二的猛將,令無數吳卒為之敬畏的周泰,就這般做了顏良的刀下之鬼。

那些殘存的吳卒,眼見勇不可擋的周泰被斬,眼見顏良那恐怖的猙獰威勢,無不是被嚇到肝膽俱碎,紛紛棄械跪伏於地,哀求哭饒之聲,響成一片。

螻蟻之卒,顏良自不屑一顧,轉身往著東麵望去。

但見孫權和他的百餘殘兵,已是趁著他和周泰交戰之時,狂逃出了大道的盡頭。

此時,塵煙大作,淩統方才率領著餘軍,追趕了過來。

見得周泰的慘烈的屍體,淩統神色微微一變,便知其必是為顏良所斬,不禁對顏良更生敬畏之心。

“主公,那孫權隻餘一眾殘兵,末將請率一軍,繼續追擊。”淩統慨然請戰。

孫權此時,已掀不起什麼了波瀾,但若容其順利逃至吳郡,得到喘息之機,重新組織起力量來,到時還要花些功夫去平定。

至於追擊這種事,顏良身為三軍主帥,自不會親往。

念及於此,顏良便命淩統率四千兵馬,繼續東追孫權,他自己則折返去往秣陵。

回往秣陵大營,已然是天光大亮。

放眼望去,但見秣陵城門向東的泥水中,到處漂浮著被亂箭射死的吳卒屍體,原本渾濁的泥水,再摻入大股的鮮血,將水麵染得更是腥汙不堪。

秣陵城中,早已人心崩潰,亂成了一團。

昨晚時,孫權為了逃命,將諸多文武官員,族室子弟,以及老弱殘兵,都拋棄在了城中,以減輕負擔。

如今孫權逃走的消息,已是全城皆知,城中那些被孫權拋棄的子民,自是驚恐萬分,生恐顏軍隨後殺入城中,全大肆的屠殺。

秣陵城內亂成一團,而城外的顏軍,卻是士氣如虹。

圍城已久,苦戰不下,如今孫權已率殘存的吳軍逃出,這秣陵城已然是一座空城。

破城之日,就在眼前。

顏良也沒什麼好猶豫的,當即下令全軍發起進攻,向空虛的秣陵城做最後的一擊。

數萬士氣高昂的顏軍,開始從四麵八方向秣陵諸門發起全麵的進攻,震天動地的喊殺聲中,幾乎空無一人的秣陵諸門,迅速的被攻破,士氣如虹的顏軍將士,如虎狼一般洶湧的殺入城中。

諸軍入城,作為三軍統帥的顏良,隨後也由朱雀門踏入了秣陵城中。

當顏良策馬徐行,昂然穿越門洞,踏入這座孫權精心打造,整個揚州最繁華的王者之城時,縱使是慣了勝利的他,此刻也不禁有些激動起來。

多少場血戰,多少年輕將士的生命,多少的忍耐,多少的汗水,如今證明都沒有白費。

有了秣陵這座王氣之城,顏良爭雄天下的雄心壯誌,便將更加有底氣。

顏良麾下的那些將士,又何嚐不是欣喜若狂。

他麾下的軍隊,多以荊州軍為主,而荊州與揚州又因孫劉兩家的血仇而結怨,彼此攻殺多年。

在劉表統帥荊州的十餘年時間裏,荊州人一直都在被揚州人壓著打,不知憋了多少口惡氣。

今日,這些荊州兒郎們,終於可以揚眉吐氣的攻入揚州的心髒,盡雪十餘年的屈辱。

而那一城的士民,自也是人心惶恐,擔心大舉入城的荊州軍,會以燒殺搶掠,來做為對他們的報複。

他們的擔心,顯然是多餘的。

荊州人也許恨揚州人,但在顏良看來,無論是荊州人,還是揚州人,隻要願意臣服於他,都將是他統治和保護的子民。

眼下秣陵已破,這一城的生靈自然也就變成了顏良的子民。

這些子民就是他的兵源,他的財富來源,就是供他驅役的勞動力所在,樹威便罷,顏良當然沒有理由去破壞自己的財物。

城破之時,顏良便傳下了軍令,諸軍必須嚴守軍紀,不得燒殺搶劫,濫殺無辜,違令者必以軍法處置。

顏良軍法甚嚴,將士們自然是知道的,如今軍令一下,大規模的殺戮自然就不會發生,至於個別的搶劫燒殺,那也是在所難免。

約束軍紀的同時,顏良又迅速調撥兵馬,填塞玄武湖,挖掘溝渠,疏導淹城的洪水。

破城而入的顏良,很快就表現出一番仁主之姿,這讓惶恐不安的秣陵士民,不禁大感意外。

對臣民施恩,對敵人冷酷,素來都是顏良的一貫作風。

盡管城中大部分的人,都免遭了殺戮報複,但少數的死敵,卻並沒能幸運的逃過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