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小喬在皖(1 / 2)

江風襲襲,數不清的吳軍戰艦,正在大江上毫無章法的疾駛,唯恐慢了一步,就會被顏良軍追上。

從皖口至此,潰敗的吳軍已逃出了三百餘裏,沒命的狂奔之下,他們終於和追擊的顏軍,拉開了十餘裏的距離。

再往前邊,江北便是濡須口所在,過濡須口再順流東下數十裏,便是位於江南岸的蕪湖要塞。

蕪湖一失,秣陵城便將再無屏障。

濡須口乃是通往淮南的重要水口,早先時孫權曾用心經營過,後因淮南已下,故此營便被漸漸荒廢。

而蕪湖要塞卻是秣陵城最後一道防線,故自孫權將治所遷於秣陵之後,就一直很重視。

立於船頭的魯肅,心裏邊想的是將此兩萬多兵馬退往蕪湖要塞,憑借著該要塞的堅固,至少也可擋住顏軍的進攻,以待天下時變。

正自神思之際,卻見周瑜的旗艦駛過混亂的逃陣,向著己艦靠來。

魯肅知道,周瑜這必是要質問自己,時到如今,他別無辦法,隻好麵對。

兩艘戰艦越靠越近,周瑜和魯肅兩人立於船頭,甚至已能看到彼此的表情。

“魯子敬,你身為右都督,臨陣先退,致命大軍敗潰,你可知罪!”扶劍的周瑜,厲聲質問。

魯肅表情從容,拱手道:“公瑾,當時我軍分明已然中了顏良誘敵之計,倘若死戰不退,必遭全軍覆沒,到時整個江東豈非危矣。我那麼做,也隻是想為主公保存點實力,以圖東山再起而已。”

魯肅的辯解,倒也是並非沒有道理。

周瑜卻是臉色鐵青,眼眸之中閃爍著複雜的神色。

魯肅見周瑜不語,還以為被自己說動了,便忙道:“公瑾,眼下我軍雖敗,但好歹還有兩萬兵馬,不如就直奔蕪湖要塞,隻要仿效以前的堅守戰術,我相信必能扼製住顏良的東侵。”

周瑜沉默不語,似是陷入了猶豫之中。

魯肅就有點急了,心說到了眼下這種地步,明眼人都知道要固守蕪湖,守住秣陵才是最重要之事,這還有什麼可猶豫。

“若全軍去守蕪湖,濡須口落入顏良之手,淮南豈非危矣。”沉默半晌,周瑜開口道

“淮南尚有兵萬餘,且有合肥堅城,顏良縱使得到濡須口,想要攻陷淮南也非易事。況且隻要咱們能守住蕪湖,保得江東不失,便能與淮南南北呼應,顏良就要麵臨腹背受敵之危,這才是兩全之策。”

魯肅用略帶沙啞的聲音,向周瑜力陳利害。

他這一番苦口婆心,換來的卻是周瑜一聲不屑的冷笑。

“既是如此,子敬守蕪湖便是,本督去守淮南,正好和你南北呼應。”周瑜高聲道。

魯肅聞言神色大變,要知以吳軍眼下的兵力,既想保秣陵萬全,又想保淮南萬無一失,那是絕無可能,唯有集中兵力,方才能確保一麵安全。

周瑜今若去守淮南,勢必就要分兵,而這一分兵,又如何能確保蕪湖不失。

魯肅心中大驚,正待急勸時,周瑜卻已冷笑道:“子敬既得主公信任,相信必不會辜負主公的信任,咱們就此別過,各自保重吧。”

說著,周瑜已不再多言,下令掉轉船頭,望江北方向的濡須口而去。

數百艘戰艦,萬餘忠於周瑜的將士,也紛紛轉向,追隨著周瑜望江北而去。

眼看著周瑜帶走了一半的兵馬,此時的魯肅,方是猛然意識到,周瑜和他分道揚飆,置秣陵安危於不顧,這回才是真正的有了據淮南自立之心。

隻是,到了這個時候,魯肅卻已無可奈何。

遠望著那“周”字的大旗,魯肅長歎一聲,隻得率領著黃蓋、周泰等忠於孫權的一萬多兵馬,繼續向江南岸的蕪湖要塞退去。

……

皖縣以南五裏,顏軍大營。

張遼的一萬兵馬,再加上顏良的三千虎衛軍,一萬三千人的顏軍,將這座廬江治所,圍了個水泄不通。

因是周瑜突襲湖口一役,帶走了幾乎所有的兵馬,此時據守皖縣的吳軍,隻餘下蔣欽的一千兵馬,以及數百郡兵而已。

退守皖縣的蔣欽,原本恐被顏良的大軍合圍,還打算繼續望北退去,卻怎料顏良早有布署,他前腳剛剛入城,後腳張遼的一萬步騎就已經趕到,迅速完成了包圍。

而當顏良也隨後趕到之時,蔣欽已徹底的斷絕了突圍的希望。

中軍大帳中,顏良召集諸將,共商破城之計。

“皖縣城中,除了蔣欽之外,還有何人?”顏良問道。

周倉道:“回主公,據俘獲的吳軍稱,城中除了蔣欽之外,再無別將。不過據聞那周瑜妾室喬氏,人亦身在皖口,周瑜兵敗之時來不及撤走,也逃至了皖縣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