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告密者(2 / 2)

思緒滾滾之際,那一葉扁舟已順流而下,向著江東飛駛而去。

……

千裏之外,秣陵的軍府中,孫權枯坐在那裏,臉上寫著複雜的表情。

此刻他的心情,可謂是幾分歡喜幾分憂。

歡喜的是,顏良終於撤兵了,江東所受的威脅就此驟減,他終於可以喘一口氣,抓緊時間恢複實力,以待將來的報仇。

憂的卻是他的愛將周瑜。

盡管保住皖口,逼退顏良,周瑜功不可沒,但近來皖口方麵的心腹,卻傳來消息說,周瑜近來跟顏良一直書信往來,相談甚歡。

據說,顏良在信中還將周瑜和其兄孫策相提並論,聲稱是看在周瑜的麵上,才決定息兵修戰。

孫策是誰,那可是他孫權的兄長,江東真正的開拓者,說起來,他孫權不過是個坐享其成的二世祖罷了。

而周瑜,卻跟孫策親如兄弟,那是跟孫策並肩而戰,一起開拓江東基業的大功臣。

孫策與周瑜相提並論,倒也並非不可。

隻是,心腹卻又回報,周瑜對於顏良的這番評價,並沒有予以否認,反而是甚為自傲,儼然是坦然受此評價。

周瑜的這般反應,卻讓孫權感到心裏邊很不爽。

而且,最近江東民間的輿論,也讓孫權感到了一絲隱憂。

柴桑一敗,孫權在江東士民間的聲望大損,江東子民們對他們主公的能力,深深的產生了質疑。

相反,周瑜於危難之中挺身而出,成功的保住皖口,逼退顏良,卻使周瑜在江東的聲望,一時大盛。

幾次微服出巡,孫權都聽到秣陵街頭的人們,正以何等崇拜的語氣,談論著周瑜的功績,在那些人的口中,周瑜簡直成了拯救江東於危難之中的英雄。

而且,街頭巷尾中還有傳言,說是周瑜想借著逼退顏良的巨功,擁兵據淮南而自立。

雖然諸般種種,隻是傳聞而已,但卻讓孫權內心之中漸生焦慮不安。

軍府大堂中,孫權起身踱步,往來於那空曠的大堂間,眉頭緊鎖,思緒滾滾如潮。

“周公瑾,周公瑾……”

孫權的口中,反反複複的默念著這個熟悉的名字,正是在權衡著什麼。

正當狐疑之際,堂外侍衛忽然來報,言是諸葛瑾歸來了。

“子瑜!”孫權吃了一驚。

當初諸葛瑾出使武陵,協助沙摩柯對付顏良,不是因為兵敗,為顏良所擒的麼?

可現如今,諸葛瑾又如何能平安歸來。

孫權原來焦慮的思緒,頓起驚奇,忙是令將諸葛瑾傳入相見。

過不多時,但見一人風塵仆仆的步入了堂中,孫權舉目看去,不是諸葛瑾又會是誰。

那諸葛瑾幾步上前,拜伏於階前,愧然叩首:“諸葛瑾有負主公重托,愧見主公,請主公治罪。”

諸葛瑾自稱請罪,顯然是因沙摩柯兵敗,自己被擒之事,覺得有愧於孫權。

孫權忙是親下階來,將諸葛瑾扶起,笑著寬慰道:“武陵失敗,乃是蠻人無能之故,我豈會怪罪於子瑜。再者,子瑜你為顏良狗賊所擒,寧受杖刑也不背叛於我,如此忠義之舉,我更當嘉獎你才是。”

諸葛瑾不肯歸降於顏良,挨了三十大板的事,孫權自然也曾聽聞。

因是有呂蒙、淩統等先後降顏,如今好容易有諸葛瑾這麼一個“忠貞”之士,故是孫權此前就曾對諸葛瑾大賀讚賞,將之樹為臣子們學習的楷模。

孫權的大度,讓諸葛瑾甚為感動,當他抬起頭來時,已經是感動的眼淚汪汪。

孫權又好生寬慰了他一番,方才詢問他是如何從顏良那裏逃出,諸葛瑾不敢隱瞞,隻能如實回答,說是顏良主動放歸於他。

“主動放歸?那狗賊為何要主動放歸你?”孫權狐疑道。

“那顏良自稱是想和主公息兵修好,故才放瑾回江東,以轉達他的意思。”諸葛瑾如實回答。

顏良既已撤兵,分明就是想息兵言和,那麼放諸葛瑾回來也就正常,孫權的疑心這才盡解。

“主公,瑾回來之前,還曾刺探到一件天大的機密,瑾不敢隱瞞,必須要報與主公。”諸葛瑾的語氣,忽然是凝重起來。

天大的機密?

孫權的精神也繃了起來,便問諸葛瑾是何事。

諸葛瑾不敢直言,卻向孫權示意屏退左右。

孫權好奇心愈盛,遂將左右侍從盡皆喝退,並將房門關上。

諸葛瑾眼見無旁人在場,方才移座近前,附耳向孫權,低聲道:“主公,瑾隻恐怕那周公瑾,準備要謀反了。”

孫權的臉色,刷的一下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