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荊南有英才(2 / 2)

隻可惜他智謀有限,苦思半晌也解不開這死結,隻得無奈一歎,“大軍且駐衡陽靜觀其變吧,看顏良下一步怎走,我們再做打算。”

眾將也別無辦法,隻好悶悶不樂的稱是。

黃忠的意思是走一步算一走,如果顏良大軍來攻,大不了就跟他拚個你死我活。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黃忠卻越來對顏良的舉動感到意外。

顏良並未因黃忠殺了蒯越,盛怒之下舉兵南下來攻,而是高踞臨湘,一連多日按兵不同。

當然,顏良也並非是一點作為沒有,在此期間他派魏延和張郃二將,分率五千兵馬,越過湘水去攻取武陵和零陵二郡,而他自己則擁三萬之眾,坐鎮臨湘按兵不動。

顏良自然不是真的什麼也沒做,他的是坐等招降黃忠的條件成熟,而這條件就在於一名醫者,還有一名說客。

醫者自不用說,當然就是名醫張仲景。

此人與華佗並稱漢代兩大名醫,更為何貴的是,華佗並無醫書流傳於世,而張仲景的《雜寒雜病論》卻是醫學史上一部傳世的巨作,前世顏良還在上初中時,就對這位大名鼎鼎的醫聖有所聞,後來才知道,這位醫聖竟然就活躍於亂世三國時代。

徐庶這麼一安排下去,張仲景不數日便從江陵來到臨湘,顏良很熱情的接見了他,並請他為黃忠的兒子黃敘看病。

張仲景雖為醫者,但也出身於官宦家庭,先前曾在劉表麾下任州牧屬官,若論地位與官職,卻比黃忠要高不少。

以張仲景這樣的身份,尋常人又豈能輕易得到他的醫治,故是黃忠雖為兒子遍尋名醫,卻也無法請動張仲景為其子看病。

如今承蒙顏良的看重,黃敘能夠得到張仲景的療治,也算是他的幸運。

醫聖不愧是醫聖,一番診治之後便下了定論,黃敘雖體弱多病,卻也並非無藥可治,隻需他開幾副藥,依法慢慢調理,便可痊愈。

張仲景的診斷,讓顏良吃了一顆定心丸,他便令張仲景留於臨湘,繼續為黃敘治病。

黃敘的病有了救,接下來,顏良等就隻剩下一名說客。

這日,顏良正翻閱長沙戶籍,暗自感慨長沙郡在冊丁口竟有三十萬之多,人口數都快趕到南郡,不愧為荊南第一富庶大郡。

正當這時,腳步聲響起,徐庶從外而入,拱手笑道:“主公,你要征辟的那名賢才,庶給你帶到了。”

顏良精神一振,抬起看去時,卻見一名儀態軒昂的儒士,隨著徐庶步入了堂中。

那儒士走上前來,拱手一禮,從容道:“零陵蔣琬,見過顏右將軍。”

沒錯,眼前這年輕的儒士,正是曆史上蜀漢四相之一的蔣琬。

曆史上蔣琬繼諸葛亮之後,執掌蜀漢軍政,在他治理期間,蜀漢的國力一度大增,此人在軍事上雖無過多作為,但治政的水平,卻絕對是當世一流。

顏良如今要征服荊南四郡,征服的不僅僅是土地和百姓,更是隱於此間的諸般人才。

似蔣琬這般大才,旁人也許未知他超凡的潛力,但顏良身為穿越者,又豈會不識英才。

隻是此時的蔣琬雖為荊南名士,但畢竟年輕,而且因非出身於世家大族,故不得劉表重用,隻任得長沙郡下一小吏。

顏良攻下長沙後,從記憶中搜尋荊南的人才,第一個就想到了蔣琬,於是便叫徐庶去搜尋此人,如今果給徐庶找到。

“你就是蔣公琰嗎?”

顏良卻隻淡淡的問了一句,並未表現出求得人才的那種欣喜若狂。

“正是蔣某。”蔣琬不卑不亢答道。

顏良點了點頭,又道:“如今劉琦已死,長沙已歸本將所統,你既為長沙郡吏,可願效忠於本將。”

“蔣某眼下不過一縣吏,將軍若仍用蔣某為縣吏的話,蔣某寧願請辭還鄉,做一草民。”

這個蔣琬,他這是嫌自己官做的小,公然跟顏良要升官呢。

顏良看了一眼徐庶,這位謀士卻笑而不語。

“有才華的人果然都性格怪癖,扭捏不降的人我見了不少,這一上來就跟我要官做的人,卻還是頭一次。”

蔣琬的這份自信,顏良非但沒有感到厭惡,反而對他愈加有了興趣。

顏良便也不喜不怒,隻道:“有人曾跟本將推薦,說你蔣公琰身負異才,不過本將這裏隻要真才實學之士,你想讓本將升你官,你可有什麼本事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蔣琬拱了手,隻淡淡道:“蔣某知將軍擁兵臨湘卻不南下,必是想收降那黃漢升,蔣某願為將軍走一趟,憑三寸之舌說服那黃漢升歸降。”

聽得這番話,顏良臉上不禁掠過一絲奇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