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吟半晌,諸葛亮緊凝的眉頭鬆展了開來,他的目光投向了跟前的弟弟。
“三弟,這一趟姐夫的葬禮,為兄就隻有靠你了。”
聽得此言,諸葛均先是一怔,隨即猛然省悟。
他的二哥,這是要讓他代替自己去出席姐夫蒯褀的葬禮,讓他去代為犯險。
諸葛均猶豫了一瞬,欣然道:“隻要我們諸葛家有人出現,旁人就無法對咱們說三道四,那顏良的奸計也就不能得逞,二哥,你這一計實在大妙。”
諸葛均非但沒有拒絕,反而是十分興奮,仿佛能代兄長去犯險,乃是極為榮耀之事。
諸葛亮卻是輕聲一歎,俊朗的臉上泛起幾抹歉意。
“顏良乃殘暴奸險之徒,此人若不除之,不僅是荊州,整個天下隻怕也將被他禍害無窮,為兄如果不是為天下計,親身犯險又有何懼,三弟……”
“二哥,你不用說了,你有經天緯地之才,留得有用之身要做番大事,愚弟替兄長去犯險,乃是心甘情願,二哥你千萬不要有愧疚。”
諸葛均言語豪然,表情誠摯,年輕的臉上沒有一絲悔色。
“三弟,你果然不愧是我諸葛家的人。”
諸葛亮有感於弟弟的識大局,拍著他的肩膀,一臉欣慰之色。
兄弟二人相視而笑,一切皆在不言之中。
當天計議已定,幾天後,諸葛均離開江陵,踏上了北上去往襄陽之路。
步入襄陽城,所見所聞,卻與諸葛均想象中全然不同。
諸葛均隻記得,每每提及顏良時,他的二哥孔明都會說顏良生性殘暴,非是仁主。
久而久之,諸葛均心底裏也形成了這樣的觀念。
在諸葛均的想象力,顏良攻下襄陽之後,應該縱容他的軍隊大肆擄掠,肆意妄為,繁華的襄陽城在顏良和他虎狼之士的踐踏之下,將變成人間的地獄。
但如今諸葛均所見,卻是街市繁華依舊,市井秩序井然,儼然一副民不知有兵的太平之狀。
“難道顏良沒有把襄陽城洗劫一空,沒有燒殺搶掠不成?”
諸葛均心中狐疑頓生,心底裏對顏良的印象,似乎漸漸起了變化。
滿懷著狐疑,諸葛均來到了城南的蒯府。
此時的府中,已是一片素白,府中的老小皆在為主人蒯褀披麻戴孝。
正自守孝的諸葛鈴,聞知有位諸葛公子到訪,以為是二弟諸葛亮來了,急是欣喜不已的迎了出來。
當她看到來者竟是自己年幼的三弟時,欣喜的表情轉眼褪去,眸中不禁浮現出意外之色。
“三弟,怎麼會是你?”諸葛鈴滿臉不解。
諸葛均忙是上前見禮,諸葛鈴隻得暫壓狐疑,將弟弟請入了堂中。
屏去仆人,堂中隻餘下姐弟二人。
諸葛均歎道:“姐夫正當壯年,不想竟為那顏良所害,當真是可惜。”
“兩軍交戰,刀劍無眼,你姐夫的死,隻能說是天意吧,也怪不得那顏良。”諸葛鈴幽幽歎道。
諸葛均沒想到,姐姐的話中還有為道良袒護的意思,這不禁令他暗中驚奇。
當下他便又道:“姐姐,我入城之後,見得這城中一片祥和,一點都不似剛經曆過戰火,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諸葛鈴緩緩道:“那顏良雖然聲名殘忍,不過自入城後不久,他便嚴厲軍紀,不許部下驚擾百姓,甚至還取庫府錢糧,撫恤受害人家,便是因此,才短短幾日功夫,這襄陽城的秩序就恢複如初。”
聽得此言,諸葛均心頭不禁大震。
嚴厲軍紀,不許擾民,撫恤百姓……
諸般種種,哪裏還有丁點殘暴之主的樣子,儼然就是一副仁主作風。
諸葛均實在想不明白,顏良究竟為何會這麼作。
“這顏良定然是在演戲,想騙取人心,對了,定是這樣,二哥一向料事如神,他的判斷豈能有錯。”
諸葛均的心中,漸有一個聲音說服了自己,讓他從質疑中抽身出來。
這時,諸葛鈴卻道:“三弟,姐在信中說得清楚,那顏良隻得二弟前來參加葬禮,方才會允許給你姐夫遷葬祖墳,怎的卻是你來。”
“這個……”
諸葛均遲怔了一下,方是歎道:“二哥他本是想來,隻是南下江陵的路上受了傷,一直行走不便,所以隻好讓我前來。”
諸葛鈴一聽弟弟受了傷,慌的什麼似的,著急的問長問短。
諸葛均吱吱唔唔,故編了一通,好容易才將姐姐哄過去。
諸葛鈴也沒懷疑,隻是歎道:“二弟沒大礙就好,隻是那顏良指明讓二弟來襄陽,方才肯讓你姐夫歸葬祖墳,姐姐隻怕他見了你不肯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