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曹操的抉擇(1 / 2)

曹操布署在宛城一線,用來防範劉表的兵馬,總計約有八千餘人。

前番顏良打掉了曹洪四千餘眾,宛城的曹軍就隻餘下夏侯淵所統的四五千兵馬。

如今夏侯淵又率三千人急奔官渡,也就是說宛城一線的曹軍最多不過兩千。

宛城乃重南陽核心所在,是曹操用來防範荊州的關鍵,如今曹操竟不惜將宛城的大部分兵力抽走,這隻能說明,官渡之戰曹操已處於極度危急的狀態,迫使他不得不抽調南陽之兵。

顏良雖身在新野,但對官渡之戰卻時刻密切關注,他一聽到這道情報,立時便有了這樣的判斷。

官渡之戰見分曉,意味著整個北方的格局將發生重大的變化,而中原局勢的變化,勢必會影響到荊州,更會影響到這裏每一個人的命運。

大變在眼前,機會就在眼前,如何能不叫人興奮。

“興霸,你方才問如何彌補你那方略的缺陷,現在機會就到了。”顏良淡淡道。

甘寧愣怔了片刻,陡然間恍然大悟。

不及多想,他忙道:“將軍,末將明白了,眼下宛城空虛,咱們是否要趁勢發兵北上,全取南陽,在中原狠狠的插上一枚釘子。”

甘寧此言一出,眾人紛紛附合。

南陽一郡雖屬荊州,但與中原的聯係卻更為緊密,此地北接洛陽,東臨許都,西走武關可通關中,而這三片地方,乃是名符其實的中原腹地。

這也就是說,隻要顏良占據了南陽,就可以輕鬆的對中原腹地發起攻擊。

顏良是憑著先知先覺,所以才認識到南陽的重要性,而甘寧能任幾點提醒,就領悟到這一步,當真是難能可貴。

顏良心覺欣慰,卻微微笑道:“宛城我是一定要取的,不過眼下這個節骨眼上,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眾人的眼中不禁流露出幾分茫然,都想不通眼下除了取宛城,擴大地盤之外,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

顏良的目光遙望向北方,目光漸漸變得冷峻起來,朗聲道:“傳本將之令,全軍準備,本將要克日兵發許都。”

三天後,顏良率領著五千精銳步騎,踏上了北向許都的道路。

為了防止劉表從後搗亂,顏良留下了許攸、文聘、伊籍、滿寵以及劉辟,率一萬之眾守新野,隻帶了甘寧和周倉兩員猛將隨征。

顏良之所以隻帶五千兵就敢兵進許都,卻因他並非想奪城,隻是想趁亂渾水摸魚,撈上一筆。

以他的判斷,官渡之役曹操一旦兵敗,許都勢必會亂成一團,到時候必定有不少文臣武將,因為形勢混亂四散逃奔,而這些人才正是顏良所短缺的,正好借以收為己用。

由荊州北攻許都,從宛城發兵,沿大道進兵是最理想的路線。

而為了達到出奇不意,兵貴神速的效果,顏良選擇了由新野向東,過比陽城後再折往北上,走山路直插許都之南。

根據司聞曹原先的情報,曹操為防劉表由這條路線襲許都,沿途曾布署了相當數量的兵馬,但顏良此行卻一帆風順,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

曹軍的抵抗越是微弱,顏良就越是預感到官渡方麵曹操的勢危,於是他傳令下去,叫全軍加快行軍。

顏良知道,他必須搶在袁紹奪取許都前趕到,否則就將撈不到半點漁利。

幾天之後的清晨,翻越最後一道山梁,顏良和他的五千步騎,終於進入了平原地帶。

許都,就在正北一百裏外。

正當顏良喘口氣,打算稍適休整時,一騎斥候絕塵而來。

“稟將軍,袁紹大軍已攻破曹軍主營,官渡曹軍各營已全線崩潰。”

聽聞此言,在場諸軍微微變色。

顏良屁股還沒坐下,就騰的直起了身。

他目光遙望北方,神色凝重,口中道:“沒想到曹操敗的這麼快,不能再等了,傳令全軍停止休息,即刻向許都加速前行。”

######

許都以北。

大道之上,數不清的士卒在狼狽狂奔。

一麵麵殘破的“曹”字大旗,不斷的被遺棄,被倉皇而逃的士卒踐踏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