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活工作時間靈活,在家就可以做,還不耽誤做飯洗衣服,完全就是利用閑暇時間賺錢,

一時間整個軍區掀起了編繩狂潮,大家互相探討創新編繩方法,忙的不亦樂乎。

七八十人每天都能編五六百條,大家高興同時也擔心售賣,若是賣不出去,她們就沒的幹了。

“寧薇,要不咱們少編點,先看看銷售情況,再繼續?”

梁曉萌擔心積攢太多賣不出去,到時候阮寧薇沒法跟於師長交代。

“這是大家好不容易盼來的活計,積極性正高,說不編,會引來猜忌,

還沒開始就臨陣退縮,能幹好事嗎?衝就完了,賣不出去,我家老彭找於師長說情,不會讓小阮擔責任,大家一起擔就完了。”

王會琴不同意停下,她丈夫是一團團長,在於師長手底下幹了二十來年,關係不一般。

“你們放心的編,我心裏有數。”

阮寧薇一點不慌,編繩方法絕無僅有,不會賣不出去,就是賣多賣少的問題。

她在商業街租了間門市,前麵大約六十多平是門店,後麵可以住人,打了些玻璃展示櫃台和多層木製架子,擺在店麵裏。

劉鋒的母親和妹妹來了直接住在店裏,備好床和被褥,廚具,零碎物品,給她們買了兩套換洗衣服,算是安頓好了。

劉母五十出頭,瘦弱矮小,劉麗二十來歲,長的偏秀氣,因著家庭條件差,還沒定親,母女倆都是老實本分之人。

阮寧薇帶劉麗熟悉記賬,教她售賣話術,忙忙碌碌十來天,在店裏把編繩擺好,布置妥當,放了鞭炮編繩飾品店算是開業了。

阮寧薇和梁曉萌,王會琴早早的過來幫忙,製作了幾樣冰鎮果飲,預備了一次性紙杯,進店就送一杯果汁喝。

編繩樣式新穎,精巧漂亮,分幾個檔次,吸引了不少姑娘來看稀奇,

廣州的消費水平居全國前三,普通手鏈一塊錢一條,對姑娘們來說都是能消費的起的,買個新鮮,開業第一天銷量就不錯。

劉麗母女看不過來,阮寧薇又雇了兩名伶俐的售貨員,時時看好別丟貨。

她印了些宣傳圖,再弄些手鏈可以保平安,轉事業運,桃花運等噱頭,雇人去發,一時間吸引了不少姑娘和婦人的眼球,進店的人絡繹不絕。

進入七月後,保姆田嬸的女兒小秋放了暑假,沒事時也去店裏幫忙,實在忙不過來,都是司機拉著田嬸給店裏送飯,每天的生活很充實。

編繩都是由部隊裏的軍嫂們編的,幾乎泄露不出技藝,有競爭對手想效仿也摸不著邊,即使買回去自己研究,上百種款式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會的。

以至於編繩店成了廣州,乃至全國獨一無二的飾品店,銷量節節攀升。

一晃半個月過去,編繩店銷量破了萬,支付給軍嫂們一千多的手工費,繩子配飾用不了幾個錢,金銀的手鏈賣出去幾個,純利潤達到了八千,幾乎就是純賣技藝。

阮寧薇給大家提前發了工資,四千入軍區賬,於師長高興不已,“阮同誌真是巾幗不讓須眉,能幹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