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三章 鮮卑南下,公子出巡(1 / 2)

到了夜裏,劉和在府中設下宴席,為華佗師徒幾人接風,前來陪席的不僅有劉和的幾個重要手下,大學士蔡邕和徐嶽等人竟然也應邀前來,這讓神醫師徒幾人倍覺尊榮,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

醫者雖然有起死回生之能,但在漢末的社會地位並不算高,充其量也就是比歌伎、伶人和工匠稍微強一些,但在達官士族看來,依然是不入上流的。劉和如此尊崇和善待華佗師徒,除了有求於神醫之外,更多的是刻意為之,目的就是要把醫道行業的社會地位提高起來。

有郭嘉和徐邈等能言會道之人陪著,席間談笑風生,劉和於是請神醫即興為前來赴宴的賓客傳授養生之道,華佗也不推辭,當場指出蔡邕患有心肺之疾,徐嶽需要預防頭疾,郭嘉要節製房事,徐邈應當減少飲酒,把眾人聽得心驚肉跳,這才知道神醫果然不是虛名,一雙眼睛竟然能夠看出各自的隱疾病痛。華佗當眾展示了自己用來養生健體的“五禽戲”,劉和看了之後,覺得比後世的太極拳還要精深博大,於是極力鼓動眾人共同學習這套養生健體的身法。

夜深之時,眾賓客盡興而散,劉和請華佗到書房一敘,商議一些關乎長遠的事情。

華佗坐在高背的環形靠椅之中,品嚐著劉和親手奉上的香茶,心情格外愉悅。神醫雖然從不過問政事,但卻關心天下百姓的疾苦,他這一路從徐州來到幽州,各種感受很深,對於劉虞父子在幽州施行的種種仁政和善政,那是打心眼裏佩服和擁護。

劉和開門見山說道:“這次不顧徐州百姓的不舍,小子硬是讓人將神醫請到幽州來,實在是有十分重大的事情要與神醫共同謀劃。”

華佗點頭,說道:“公子仁德之名早已傳遍四海,華某所學岐黃之術便為治病救人,既然幽州和冀州需要我來,自當盡力為兩州百姓做些事情,以盡綿薄之力。”

“元化先生未到之前,吾思索再三,覺得有三件事情需要您出手相助。第一,還請先生替幽州解除疫病的威脅困擾;第二,請先生和幾位高足前往軍中一趟,為我軍中醫士傳授急救之術;第三,元化先生涉獵廣泛,在醫道一途卓越超前,為了能使先生一身所學延續千秋萬載,吾有意在薊城創辦一所專門的醫科學院,替先生廣招門徒,著書立言,收集天下各種藥草,提供各種試驗條件,以供先生造福蒼生!”

當華佗聽到劉和所提的第一、二個要求時,還能泰然處之,但當他聽到劉和說要為他而創辦一所專門精研醫術的學院時,不僅動容,罕見的露出了激動之色。古人講究立身、立言和立德,如果劉和真的為華佗創辦一所醫科學院,就等於是幫助華佗同時實現了人生的“三立”,這根本就是無法想象的。

華佗起身,躬身向劉和行禮,口中說道:“公子如此看重醫道,吾替天下醫者感謝公子!”

隨後,劉和與華佗進行了深入的交談,將他依稀記得的前生各種有關醫學方麵的知識全都講了出來,雖然顯得零碎雜亂,卻也讓神醫受到許多啟發,甚至是嘖嘖稱奇,或者頻頻點頭。

比如,劉和認為醫道之術內容涉及廣泛,各種醫學典籍和藥方藥劑更是浩如煙海,如果每名醫者都要從頭到尾全部學習,沒有幾十年的辛苦鑽研,根本無法掛匾行醫,因此需要將醫道進行分科,細分為內科、外科、兒科、婦科等科目,然後讓學醫之人專精一科進行修習。

又比如,劉和認為推廣防病防疫的基本常識十分重要,應該作為一項長期性、基礎性的事務常抓不懈,隻有讓普通民眾都懂得了基本的醫治常識,他們才不會去相信占卜、巫醫之類的神鬼之說。

華佗尤其對劉和關於空氣之中存在大量眼睛不能看見的微小生物這種說法很感興趣,他結合自己多年行醫的經驗可以肯定劉和的這種說法是對的,隻是暫時拿不出真憑實據而已。劉和還認為行醫之人首先要做到衛生清潔,確保自身不受病菌之感染,否則不僅救不了人,甚至還會成為傳染之源。華佗對此也深表讚同,覺得很多同行就是因為不注意自身的防疫防病,結果被病人所傳染,最終醫人不成反送命。

不知不覺,劉和與華佗便暢談到了後半夜,如果不是因為擔心傷了大公子的元氣心神,神醫隻怕是要與他聊到天亮放肯罷休。

第二日午後,劉和陪同華佗師徒參觀了已經正式上課的燕京大學,當神醫看到蹴鞠場上奔跑跳躍的身影,看到劍道館內揮劍鍛煉的年輕學子,看到實驗館中各種新奇的設計和工具之後,內心有種迫不及待想要大幹一場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