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之後,洛陽諸事皆由河南尹、衛將軍朱公偉大人決斷,洛陽令審正南大人輔之。太傅府東曹掾李正方將替吾暫代虎賁中郎將之職,統領吾麾下之申息軍和龍虎衛鎮守洛陽,與朱大人一起保衛洛陽百姓的安全。”
劉和說完這番話,等於是向眾人表明了態度,同時也是將李嚴推向了台前。
大家都是明白人,有些話不需要劉和說的太過明白。所謂的洛陽諸事皆由朱儁決斷,不過是劉和的客套話,誰要是真的相信,那他可就真是圖樣圖森破。如今天下大亂,手握軍權的人,才是真正說了算的那個,而劉和將麾下步兵全部交給李嚴統領,分明就是告訴大家,李嚴便是自己留在洛陽的代理人。
議事結束之後,劉和通知太傅府中大小吏員,除了張逸、賈逵和陳群三人留下協助李嚴之外,其餘人皆需做好隨他北上幽州的準備。
有幾個從潁川前來的士人不願隨劉和北上,劉和也不強求他們,直接宣布解除他們的職位,從此與太傅府再無關係。
在這種關鍵的時候,考驗的便是大家的眼光和忠誠,不願隨劉和北上的下屬,要麼是不看好劉和這趟行程,要麼是吃不了長途跋涉的辛苦,總之都不是劉和想要的下屬。
處理完府中之事,劉和又與趙溫、朱儁、鄭泰、荀衍等官員辭行。這些官員接受的是長安朝廷的任命,就算日後其他勢力進入了洛陽,也不會危及他們的安全,留在洛陽不僅可以起到穩定民心和軍心的作用,同時也會讓其他勢力在進攻洛陽的時候多少收斂一些。
蔡邕父女這次是要隨劉和返回幽州的,蔡邕早已厭倦了長安和洛陽官場上的勾心鬥角,天天期盼著能到一片可以真正自由呼吸的地方做學問,再也不要涉足官場上那些爾虞我詐的事情。
武將方麵,趙雲、張郃、慕容平、牽招、李蒙等人這次都要隨劉和北上。劉和為了確保路途之中的安全,必須要將麾下最最精幹頂用的將領全部帶走,雖然留守洛陽的僅剩李嚴、張逸、賈逵、屈蒙和鄧海、陳貴等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張逸是五阮關守將張瓚的弟弟,曆史上能為劉虞死節,所以是個真正不怕死的義士。賈逵在曆史記載中曾經率領數百士兵獨守絳邑縣城,對抗高幹麾下將領郭援率領的數萬大軍,也是個脖子特別硬的猛人。
屈蒙年紀雖小,但與劉和的關係非同一般,又與李嚴、鄧海和陳貴等人為丹水同鄉,還曾跟在郭嘉身後學習了一年多時間,留在洛陽不會引起別人注意,關鍵時候可以陰別人一把。
文士方麵,陳逸、郭嘉、田疇、鄭渾、辛毗、徐嶽、杜畿等人皆隨劉和北上。蔡邕從潁川忽悠來的學子,大部分也隨劉和前往幽州做事。他們當中雖然有一些膽小怕事的選擇了離開,但多數還是熱血衝動的年輕人,並不覺得此去幽州就會有多麼危險,反而覺得越是驚險,才會越刺激。
陳逸是前太傅陳蕃的兒子,在年輕的士人當中很有號召力和影響力,有他與蔡邕相互搭配,就能穩住北上士子們的心。郭嘉是劉和離開幽州以多來最大的一個“收獲”,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已經充分展示了不可或缺的本事,劉和能否順利返回幽州,就靠他出謀劃策。
田疇是劉和此次返回幽州的關鍵,如果沒有他在前麵帶路,大軍很難在北方的荒漠和草原上尋找到正確的行軍方向。再者說,田疇離開幽州已有三年多,也該讓人家回老家與家人團聚了。
鄭渾與其兄長鄭泰不同,正是能折騰的年紀,也正是渴望獲得功績的年紀,此去幽州,劉和有意提攜他接替魏攸的職務,鎮守類似高柳這樣的邊塞重鎮。
辛毗有個哥哥辛評現在跟著袁紹混,雖說這個時代不太在乎兄弟幾個分投數家陣營,像曆史上諸葛瑾、諸葛亮和諸葛誕三兄弟就分屬吳蜀魏三個陣營,三人也沒有做出什麼背主的事情,但劉和還是不放心將他放在長安,覺得帶在身邊放心些。
徐嶽是劉和未來開啟各種金手指的關鍵性人物,幽州有了這位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在很多技術革新方麵必將獲得長足的發展進步。劉和堅信,隻要假以時日,徐嶽綻放出來的光芒,一定會亮瞎大漢無數不重視自然科學的士人們的狗眼。
杜畿是個當太守的好苗子,未來還有可能是出任州牧的上等人選,劉和已經將同樣出色的賈逵給李嚴留了下來,怎麼也要帶走一個,免得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麵,萬一出了問題,那可真是哭都來不及。
確定了離開和留守的所有人員之後,也就到了劉和與洛陽暫時說再見的時候,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於是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