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一章 互助社(1 / 3)

讓百姓活下去,才是最大的人性!

許多年之後,劉和無意之間發牢騷時說的那句話,被人加上了三個字和兩個標點符號,從“活下去才是最大的人性”變成了“讓百姓活下去,才是最大的人性!”,然後就成為大漢帝國曆代君臣的座右銘,牢牢地刻在了所有人的心頭。

為了解決洛陽百姓的吃飯問題,參加議事的眾人一起開動腦筋,終於被他們想出了幾個主意。

朱儁提議派人前往河東郡和河南郡借糧,等到明年洛陽地區糧食豐收之後歸還;衛覬提議派人前往冀州和荊州收購糧食,所需的財物由各縣大戶集資;田疇提議立即讓徐榮率領五千西涼兵北上,減輕洛陽地區糧食供應的壓力;李嚴建議派人向幽州求援,順便可以運送一批軍備物資過來。

一直不怎麼說話的郭嘉,給劉和提出了一個完整的建議,他說:“當務之急,首先是穩定人心,不能讓百姓覺得官府手足無措,無法解決這次缺糧的難題。為此,我覺得不妨先拿出一部分官庫餘糧在市麵上出售,造成一種洛陽市麵上不缺糧的錯覺。在做這件事情的同時,暗中召集洛陽附近的所有大戶,逼他們捐出一部分糧食出來,別看這些大戶個個口中喊著缺糧,實際上他們的地窖之中肯定儲存著夠吃好幾年的餘糧!”

“如果這些大戶不肯捐糧呢?”牽招開口問道。

郭嘉回答:“哼哼,如果他們在這種關鍵的時候還隻顧著一家一戶的得失,那就告訴缺糧的百姓,誰家地窖中有糧食,讓百姓們自己動手去拿!”

“那些大戶家中都有幾十甚至是幾百凶狠的家兵把守,普通百姓如何進得去?”審配有些不以為然地說道。

田疇麵無表情地說道:“這個好辦。我們這次從長安帶回來許多堳塢中的兵器,現在擱在倉庫內也是生鏽,直接分發給老百姓們就夠了。對了,發放武器的時候,就說是讓百姓們防止黑山匪和白波賊的侵襲。老百姓們手中有了刀槍,他們就是第二批申息軍,試看哪家大戶還敢囤積居奇!”

廳中眾人聞聽田疇此言,都是一臉的吃驚,忽然想到了申息軍的來頭。

劉和倒是挺高興,樂嗬嗬地看著大家,一點都不為自己當初忽悠丹水的老百姓起來造反覺得難為情。

郭嘉見沒有人再反對自己,接著說道:“前麵說的這些辦法都隻能解決燃眉之急,無法從根本上解除糧荒,所以在做這些事的時候,還要派出多路人馬,分別前往河東郡、河內郡借糧,前往冀州和荊州購糧,公子如果能夠讓幽州伸出援手,那就更好了。”

李嚴補充說:“還可以采取優化配置的思路,先疏散一批最為缺糧的百姓前往勉強夠吃的數縣就食,另外把今年糧食略有盈餘的幾個縣內的糧食集中起來,作為救濟糧,用來在洛陽城附近開設粥棚,救濟特別困難的百姓。”

劉和聽完大家的意見,心裏有了一個大概的方案,他開口說道:“方才大家都提了很好的意見,尤其是奉孝的一攬子方案可行性很高,稍微調整一下,就可以實施。我仔細想了一下,洛陽地區現在民心思穩,不宜讓窮苦百姓與各縣的大戶發生激烈對立和衝突,否則容易引起大規模的民變。”

眾人對於劉和的這個分析表示認同,紛紛點頭同意。

劉和接著說道:“雖然不宜讓窮苦百姓跟富戶產生對立衝突,但這些富戶家中藏儲的糧食也是要想辦法弄出來的。為此,我決定在河南尹地界上設立‘互助社’這種民間組織,然後由互助社發揮作用,調節富戶與窮苦百姓的矛盾衝突,合理配置各種緊缺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