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鍾進衛就反複計算過新軍主力和“霹靂”大隊之間的距離和時間,因此才能在“霹靂”大隊騙開城門之後,很快就趕到。
城外的新軍士卒一入城,便下馬向兩邊城牆上攻去。
守城的是建虜鑲白旗精銳,雖然城門被攻破對他們的士氣打擊很大,而且他們也聽說過明國有一支穿著奇怪的軍隊很厲害,現在就出現在了他們眼前,但最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還是鼓起勇氣反撲。
跑在新軍最前麵的是新軍的偵查部隊,也就是原本的騎兵,夜不收部隊。為了這個奪城戰,鍾進衛事先有給他們裝備三眼銃。
這種武器射程不遠,精度不高,但卻非常適合這種奪城的近距離接觸戰。因此,建虜一反撲,就遇到了彈雨的覆蓋,連續三次的射擊,近距離的建虜已經沒有一個能站著了。
後續建虜見此情況,心驚膽顫,卻也咬牙用弓箭來招呼。
這時候,燧發槍手已經接替了使用三眼銃的同袍。他們的燧發槍在開始出發前就已經裝好彈藥,這時隻需扣動扳機就可以了。
建虜的弓箭手沒射出幾支箭,就又與鉛彈做了親密接觸。
城頭上的硝煙陣陣,並開始向兩側城牆擴散,城中也開始有槍聲響起。因為此時,新軍已有足夠的兵力進入了海州城,可以分出兵力攻向城內主要的衙門和交通要道。
鍾進衛還在城外,看著源源不斷地士卒越過自己,進入城內參戰,心中對於奪取海州城已沒有懸念。
但他心中沒有一絲放鬆,新軍人數還是太少,不能包圍海州城,被城內的建虜逃走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再說,建虜有沒有在新軍攻來之前就已把軍情傳出去,也是未知數。
因此,接下來明軍就要開始遼陽、沈陽的建虜收到軍情後,其主力源源不斷而來的攻擊了。
至少要在關寧軍全部進入海州城,並且連同他們的補給物資也全部運入海州城之後,才算是真正奪取了海州城,也才不再懼怕建虜的主力。
可補給物資都在船上,在牛莊驛戰事結束之後,便開始卸載。但這需要時間,而且時間還不短。因為貨物的裝卸,並不是隨便丟下船就可以的。有許多貨物不能隨便亂丟,還有一些守城軍械,比如紅夷大炮之類的就很笨重,卸載所費時間就更久。
然後關寧軍又是步軍,離海州城有四十裏的路程,還是泥濘路,他們在路上必然又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之所以是步軍,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船不夠用,所以必須騰出地方來運盡可能多的物資。唯有物資充足,關寧軍才守得住海州城。
如果關寧軍還沒有進入海州城,而建虜主力到了的話,戰事就隻有一種結果。關寧軍被屠,海州城得而複失,新軍也將因為沒有後勤的供應而最終不得不往回殺,灰溜溜地上船逃走。
因此海州之戰,最關鍵的是時間之爭。是關寧軍先進入海州城,還是建虜的主力先趕過來,將決定這場戰事的最終勝負。至於明軍最先奪取牛莊驛,奪取海州城,隻是這一場戰事中最輕鬆的一步而已。
在事先的計劃中,已經考慮到這個情況。因此不但發起攻擊的時間已事先考慮過,連行動中的所有步驟都為了能多一點時間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