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中,京營猶如脫胎換骨一般,變成了一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強軍。特別是新軍,幾次都狠狠地打疼了遼東建虜及其走狗。這戰事一場接一場的勝利,讓人無限憧憬大明北方能早點出現沒有戰爭的那一天。
這一年中,朝中的監察機製發生了很大變化。都察院的禦史不再有風聞奏事的權力,少了攻擊政敵而又不負責任的手段,卻走上了監督文官,親近百姓的路子。
因為左都禦史曹於汴的力挽狂瀾,使得都察院的臭名得以去掉,不但在各衙門受到好評,而且在京師百姓中也被稱讚不已。
錦衣衛雖然權限縮小,隻監察軍隊了,但卻又多開辟了一條路,就是錦衣衛政委。在能預期的將來,錦衣衛政委將牢牢地把控軍隊係統,權力比起以往,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得到了實質性的加強。
而東廠也有不少收獲,雖說內部多了個無影無蹤的廉政公署,卻能在法理上壓了一直以來作為競爭對手的錦衣衛一頭,成為皇上最高爪牙的存在。
這一年中,原本並沒有多少期待的國企,竟然屢屢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但解決了不少地方上的難題,而且還大大賺了一筆。各級官吏都從一開始的不在意,到了年底開始計算自己退休時候的廉政銀有多少。
這一年中,手頭沒錢的百姓、商人不用再發愁借錢時那高額的利息,也不用擔心餓死自己。實在沒賺錢的地方,隻要去修路至少也能混口飯吃。
當然,在這一年中,也有很多倒黴者,命運急轉直下的人。
其中最倒黴的是那些數典忘祖、甘心為建虜效命、欺壓殘害同胞的漢奸。如範永鬥等八大晉商、投降變節的白養粹、被策反的祖大樂、早就投靠建虜的李永芳、寧完我、孫得功、範文程等人,大部分都落了個淩遲的下場,同時收獲了後世的罵名。
還有江淮的大鹽商、攪動江南科場的複社、少年得誌的周延儒等等也都沒落個好下場。
這一年中,對大明影響最大的還是定了藩王封建海外的國策。此舉將一舉解決困擾曆代王朝的藩王問題,並變相地為中央王朝開疆擴土。
所有的這一切變化,都是因為一個人的出現而改變成這個現狀。這個人,就是鍾進衛。
關於這一點,大明的幾個最高領導人,包括崇禎皇帝、內閣首輔溫體仁等都是一清二楚的。
也因此,鍾進衛從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內,從一個來曆不明的人,升為大明的中興伯,再到世襲的中興侯。可謂是一顆耀眼的巨星,在大明的官場上升起。
正當大明上起皇帝,下至普通百姓,都在漫天風雪中高高興興地過年之時,建虜卻是另外一番場景。
不管是女真八旗還是蒙古八旗,除了比上次更多的留守兵力之外,大約集合了五萬人馬的大軍,正在盛京城外集合,等待著他們大汗的一聲令下,便開赴戰場。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