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戰勝西洋人比較有名的案例,就有不少,比如一八一二年迪爾本堡和一八一三年喬治堡的白人守軍,就在印第安人手下全軍覆沒。
另外還有一八三五年十二月爆發的第二次密西諾爾戰爭,美軍就陣亡了一千餘人,仍沒有達到迫使印第安人全麵遷徙的目的。甚至在一次聖誕節的襲擊中,還創造了印第安人對西洋人一比十的傷亡比例。
當鍾進衛的話音一落後,殿內先是靜悄悄地很安靜,然後馬上響起一些嘈雜聲。
有很大一部人覺得鍾進衛誇張了,用冷兵器打贏西洋人,還是由原始的印第安土著去打?自從見識了西洋人的火器之後,特別是那些聽聞西洋人厲害的人,更是不信。
鍾進衛看他們的臉色,特別是兵部尚書梁廷棟的臉色,用腳趾頭去猜都能猜出來他們心中的想法。估計要不是藩王會議這種場合,此時他怕已出言反駁了。
鍾進衛也不心虛,用自信的語氣說道:“別不信,西洋人真沒那麼可怕,隻要別傻到在平地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撞西洋人的槍口就行。”
他說完之後,看梁廷棟等人還是一臉不信,就又給他們講解道:“冷兵器對上西洋火器,關鍵在於距離。隻要近身了,冷兵器反而更有優勢。”
梁廷棟聽了很想問,但現在是藩王會議,那些藩王宗室都在認真聽著中興侯的話,就忍住了沒說。
鍾進衛也不再看梁廷棟,對殿內的藩王宗室道:“如何縮短距離,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雨霧天,夜幕掩護,地形掩護等等,就算在平原上也是有辦法的,比如挖壕溝逼近。總之就是一句話…”
鍾進衛說到這裏停了一下,掃視了一遍殿內的聽眾,眼角還瞄到了梁廷棟的臉色有了變化,然後才繼續說道:“武器從來就不是戰爭的決定因素,更何況現在的火器對上冷兵器並沒有壓倒性的優勢。隻要多用腦,以己之長製敵之短,才是打勝仗的關鍵要素。”
原本鍾進衛還想舉下大明軍隊裝備有火器,卻打不過沒有火器的建虜。不過他馬上發現這個例子不妥當,就沒有講出來。
因為大明軍隊的火器質量那叫一個差,而且這是長他人士氣,不適合在藩王會議中。
當他的這番話一說完,殿內馬上響起了一片“嗡嗡嗡”地小聲議論聲。
過了一會後,唐王首先大聲地問起了問題:“中興侯,你說得這些確實有道理,但本王常聽說細節決定成敗。這戰場上的事,可謂差之毫厘,失之千裏,勝敗往往就差一點。對於你說的這些,我等該如何掌握為好?”
有關這點鍾進衛事先並沒有與他溝通過,而他本人又恰好是比較務實之人,並不滿足於紙上談兵,因而才有此一問。
這事關係到藩王宗室們在北美是否能真正建立起藩國,因此殿內的宗室都靜了下來,不再小聲議論,看中興侯怎麼回答。
鍾進衛聽了後微微點頭,然後轉身向崇禎皇帝看去。在得到他示意後才轉回頭來回答道:“陛下已恩準你們或者你們的軍事指揮官前來京師受訓,隨同京營中的全火器部隊,也就是新軍一起訓練,相信如此一來有助於解決王爺剛才說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