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的話音剛落,唐王搶先在其他宗室之前開口了:“陛下,宗室就蕃海外,可以帶多少人走?”
這個問題很重要,其他原本想開口說話的宗室都靜了下來,洗耳恭聽答案。
不過崇禎皇帝沒有開口,而是大明內閣首輔溫體仁出聲回答了:“藩王宗室就蕃海外之事,朝廷有詳加考慮過。你們的問題,由本官來回答。”
他說到這裏,看向唐王道:“朝廷已有決策,各藩王就蕃海外,可以帶走一千王府護衛及其家屬,然後自行招募大明百姓作為臣民,能招到多少算多少,都可以帶走。”
“不能由朝廷強製藩王府所屬百姓一起走麼?”福王世子插話問道。
現在是關係到藩王就蕃海外的切身利益,就是再膽小的宗室也會開口討價還價了。
福王世子的話音一落,有好幾個藩王出聲附和。
溫體仁任由他們說話,畢竟他們為自身爭取利益的做法可以理解。
他等了一會,見場麵靜下來了才說道:“現在大明是多事之秋,遼東建虜猖獗;西南土司動亂平息未久,又已蠢蠢欲動;秦地流賊才平息未久;大明各地災害頻發,百萬災民嗷嗷待哺。如此情勢下,若是強製百姓遷移,勢必為引發動亂,朝廷不能這麼做。”
“那我們怕是招不到多少百姓吧?”唐王順勢歎道。
這大明的百姓對於剛去北美開拓疆土的藩王來說,那是多多益善。因此唐王的感歎又引起了不少人的附和。
“錯了,現在大明的局勢正是你們就蕃海外能招到最多百姓的最佳時機。”溫體仁的聲音不是很響,在藩王宗室們聽來,卻是響亮異常。
“為何?”唐王馬上接口道。
溫體仁心中暗讚一聲托真得好用,不至於跑偏話題,順著事先考慮的方麵說事:“朝廷雖已盡力救災,但終歸能力有限,以致饑民遍地。說句有損朝廷臉麵的話,那些災民大半處於餓死的邊緣。這個時候,如果你們能拿出一口吃的,許他們以美好前景,必然能以最少的代價帶走最多的百姓。”
藩王宗室們一聽,覺得也是,要不是天災不斷,大明百姓好好地能在本土過日子,想讓他們前往美洲開荒,有多少人會去還真不好說。
可現在這個情況,待在大明本土很可能餓死,那還不如吃喝有保證的情況下,前往北美混個出身。
“首輔說得是,本王可以許那些百姓到達美洲後,人人都有田地,是本王的一等臣民,表現好的還可以當本王的官員。本王就不信了,那些饑民會不樂意去!”唐王適時說出了他的對策,也是說給別的藩王一個參考。
這個原本他是不會說的,但中興侯有交代過,沒辦法,隻能把這些措施公布出來。
有聰明的藩王宗室已經想到這點了,順帶著鄙視下朝廷。自己無能解決不了災民,就讓他們幫著把災民給解決了。
同時他們也佩服那個想出這個把他們封建海外方法的人,這可是個一石二鳥,不,是一石多鳥之計啊。
福王世子是算比較積極參與就蕃北美的年輕人,他也已想到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因此搶著問道:“那前往北美的船隻怕是要不少,這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