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農業研究院(1 / 2)

()“鍾師傅,你說經過這個什麼研究院研究之後,能提升如此之高的甘薯畝產?”崇禎皇帝帶著一絲不相信,問鍾進衛。一畝十二石,這在古代還真是不能想象。

“是的,陛下。”鍾進衛肯定地點點頭。

然後他自然地就想起了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心裏一動,就又開始誘惑崇禎皇帝:“陛下,臣家鄉的研究院,還研究出了雜交水稻,和這個甘薯一樣有很多優點,耐活,畝產也大。這幾樣東西研究出來之後,您知道我家鄉養活了多少人麼?”

“多少人?”崇禎皇帝很關心這個話題,見鍾進衛的神態,好像能養活不少人,他心裏暗暗地估計了下,如果不是連年低溫幹旱,大明的糧食產量養活現在的人口綽綽有餘,江浙一帶甚至都改稻為桑,種經濟作物,也沒見有多少饑荒。這麼算起來,後世有兩倍大明人口就差不多了吧。畢竟人口可以翻倍容易,耕地和產量要翻倍是很難的。

“大明現在有多少人口?”鍾進衛沒有直接揭開謎底,而是關心起現在的人口數目來了。

“大約為一億五千萬人左右。”崇禎皇帝帶著點自豪回答鍾進衛。曆朝曆代,當以大明人數為最。

“那臣現在可以告訴陛下,臣家鄉,有十三億人還多,從沒出現過饑荒。甚至有地方的田地都已荒蕪不種,也無事。”鍾進衛說出這話,心裏帶著點惡趣味,想看看有沒有人被嚇傻。

“鍾師傅,當,當真?”崇禎皇帝盯著鍾進衛的眼睛,有點不可思議。

徐光啟更是想不通了,下巴掉到了地上。他是大明了解海外最多的人,但據他所知,好像海外的國家都很小,有的甚至沒有大明一個行省大,哪怕最大的國家,人口也不如大明。中興伯的家鄉到底在哪裏,有十三億人之多,那是多大的國家,徐光啟不能想象。

“陛下,臣怎麼可能欺君。不知道陛下是否記得,臣住的那房屋有多高,一個房子可以住多少人應該可以猜得到吧。”鍾進衛提醒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想起在鍾進衛手機上看到的那一座座高樓大廈,想想那麼多人住在一起,那該是多大的一個城市啊。想著想著不禁神往起來。

徐光啟聽鍾進衛和崇禎皇帝的對話,很是摸不著頭腦。據他所知,皇上應該沒有出過京師,他怎麼可能知道中興伯海外的房屋高度。如果要是從畫中所知,那徐光啟是不會信的。要是中興伯把房屋愛畫多高就畫多高,根本沒有實際參考價值。

沒想,他看到崇禎皇帝回過神來後,點點頭,肯定了中興伯的說法。徐光啟不由大奇,難道是真的?

崇禎皇帝現在壓根就忘了徐光啟還站在一側,他兩眼放光地對鍾進衛說道:“朕記得,還真是有那麼多人。鍾師傅,你快跟朕說說,這研究院有什麼法力,竟然能變出養活如此多人的東西。”

鍾進衛就是要勾引崇禎皇帝問出這個問題來,現在果然如願,就回答道:“陛下,這個研究院,其實沒什麼法力,一點也不稀奇。就是集合一些有經驗的人,研究作物的習xìng,專門搞各種實驗,培養出高產,耐活作物。”

“好,朕馬上下旨給兩京十三省,讓各地把經驗豐富的老農挑選一些送到京師來搞研究。”崇禎皇帝一聽,馬上就準備行動了,原來解決饑荒是如此簡單,虧了朕以前殫jīng竭慮了這麼久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