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趁機撈錢(2 / 2)

阿奇直接跪了下去,哭著說道:“我真的隻有這點錢了,我還要照顧公子,麻煩2位大人行行好,幫幫忙。我家公子救過聖上,是聖上最看重的,現在我走了就沒有人照顧公子了。”

2個番子帶走犯人的時候,什麼樣的理由沒聽過,哪裏肯信,直接上前把阿奇鎖走。

經過大門的時候,守在門口的李力和朱國忠(之前的2個侍衛因為守護不力被處罰了),鼓足勇氣道:“這,這個,不能帶走,他是聖上安排照料鍾先生的人。”2個番子真一臉的惱怒,見這還冒2個出頭鳥出來,於是,一並拿了去。

遵化,順天巡撫府大門,分別列著撫安,鎮靜2塊牌坊,門口站著持槍的兵丁,顯得莊嚴肅穆,一般的老百姓非經過此路不可的時候,都是盡量走巡撫大門另一側的路邊走。

這天,天氣一如既往的炎熱,路上的行人稀少,站門的兵丁也顯得懶洋洋的,提不起精神。忽然,一陣馬蹄聲傳來,這個時候,還在路上跑,不是神經病,就是有急事。幾個兵丁抬頭看去,遠遠的從衣著上發現騎馬跑來的是一個中官,2個錦衣衛。守門的小頭目見多識廣,知道是來傳聖旨的。趕緊一邊安排一個兵丁往裏通報,一邊安排人上去接馬。

來到近前,幾個兵丁上前牽住馬韁,中官也不多話,直接道:“有旨意給巡撫順天右僉都禦史王元雅,前頭帶路。”

王元雅,字浦鶴,山西太原衛人,此時正在後麵休息,聽聞聖上傳旨,趕緊更衣擺香堂,準備接旨。中官過來後在大廳中央站定,說:“聖上口諭,巡撫順天右僉都禦史王元雅接旨,其他人等避讓。”

待其他人等都退出去後,2個錦衣衛把門一帶,然後站在大門2邊。

一切就緒,中官開始傳達崇禎皇帝的口諭:“遼東有變,朕以為建虜極可能繞過山海關,借道蒙古,從卿防區突入,攻擊京師。故卿當提高警惕,勤練兵馬,萬一遵化遭建虜攻擊,當堅守之,朕當調集軍隊與建虜決戰,一舉殲滅建虜。此為絕密,卿一人知之即可。”

王元雅聽了崇禎皇帝的口諭,不由一愣,之前是聽說了薊遼督師袁崇煥殺了皮島總兵毛文龍,但聖上怎麼就推測出建虜會來攻擊我的防區,不去打袁崇煥,還繞那麼遠過來,不可能吧,以前也從來沒有來過啊。

王元雅想是這麼想,但崇禎皇帝都這麼說了,打工的,還能怎麼辦,隻能照辦唄。於是道:“遵旨。”

傳旨手續都完了之後,中官正準備告辭,王元雅從袖中摸出一錠銀子,不著痕跡的塞給了中官,然後道:“陛下深謀遠慮,臣下深感佩服,不知公公可知陛下如此判斷可有其他根據?”

“咱家不知,”中官收了好處,總的說點,停了下,又壓低聲音說道,“不過聽聞宮中有奇人,給陛下的建議。”他不敢說神仙妖怪的,文官都是一個樣子,如果敢說神仙妖怪的,非吐個妖言惑眾過來。說完後,怕王元雅再問,就連忙告辭走了。

王元雅也沒有再管傳旨的中官,自個在思索:“奇人,啥奇人,給聖上出這餿主意,好端端的又要費錢費糧。既然已經傳旨下來了,總得照做,要不,萬一真發生了,沒有個準備,可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想完之後,派人去找大安口參將周鎮,龍井口參將張安德,馬蘭穀參將張萬春等人過來開軍事會議。

之前推行汰兵,結果差點兵變,現在天下並不太平,汰兵實在是萬般無奈,都是因為軍餉糧草短缺,朝廷給不下來而采取的便宜之策。現在又要進行戰備,用腳趾頭都能知道又要為軍餉糧草打口水仗了。

王元雅的手裏還儲備了一點軍餉糧草,這是之前汰兵的唯一一點好處,也是他沒有反對崇禎皇帝口諭的依仗。幾個參將一來,聽王元雅這麼一說,就鬧開了。這個說手底下的兵都餓的躺床上隻吞口水,節約糧食,哪有餘力訓練啊;哪個說軍餉拖了那麼久,不發沒動力啊;另外一個又喊盔甲都壞了,連戰袍也補了又補,現在都露屁股了,看是不是要發點基本的啊;反正就一堆理由,軍事討論會就成了一個訴苦大會。你巡撫要練兵可以,先滿足下基本條件吧。

王元雅也要靠這些人辦事,也早料到他們的反應,就開始討價還價,最後定了個士兵10日一練,夜不收撒到蒙古草原。給多少多少軍餉,糧草為代價。

軍事會議結束,王元雅苦了個臉,心疼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軍需;而各個參將就興高采烈的回去了,巡撫大人給的這些東西有多少會真到士兵手裏,看他們臉上的笑容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