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慧敏能識,慈仁殷勤,隨宋濂學習經傳,精通儒學,協助明太祖處理國政時常推行寬通平易之政】
金榜須臾千載,畫中萬古一言。
……
洪武元年。
鼓樂環奏,金殿沉光。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靜聽侍臣念詔。
“朕之長子標,宗室首嗣,天資粹美,品格貴重。茲恪遵初詔,載稽典禮……”
殿下朱標身著一身繡著金色幡龍的朱袍,頭戴烏紗折角翼善冠,肩有綬帶,腰環玉帶,腳踏飾金皮靴。
文武百僚皆集於丹墀之下,山呼萬歲。
……
洪武十年。
時移世易,胡惟庸對權利的欲望日益膨脹,空印案也逐漸收尾。
朱元璋決計要做百官之上那個最大的惡人,推行嚴厲的吏治政策,所有腐敗和不忠的官員皆視罪行罷之、殺之。
朝野上下日日人心惶惶。
太和殿內,朱標勸道:“陛下殺人過濫,恐傷和氣。”
朱元璋不作聲,靜靜看著下方跪著的太子,抬手招人拿來一根棘杖放在地上。
朱標目升不解。
為官者,不可不懼君。他與父皇在朝廷上一個唱白臉施雷霆,一個唱紅臉布雨露,看似純善,實則袖手旁觀,坐收其利。
然而父皇殺人太過了,已經超出了懲惡除貪的界限,殺人已經成了紓解心中的欲的手段。
豈能不諫。
正思忖著,上方傳來一聲冷笑:“把這東西撿起來。”
朱標看著那根棘杖上鋒利的刺,目光沉沉,久久未動。
朱元璋緩步走下來:“棘杖有刺你拿不了,我將刺全都削去,你不就好拿了?”
“我殺的都是天下奸惡之人,將朝野厘清,才好交給你。”
朱標眉心微動:“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
“你!”朱元璋聞言心頭一跳,隨即浮上怒來,拿起一旁的矮椅便扔過去。
堯舜之君,堯舜之君。
這場交談最終不歡而散。
……
永樂20年北京
河清海晏,天下太平,大明王朝如海上初生的紅日,盛時無歇,引得海外萬國來朝,絡繹不絕。
倘若上天假年,這個強大帝國的主宰者就會是朱標。
朱棣望著明光流轉的金榜沉默了許久,回想著自己的功與過,和那些他已經模糊了的過往,最終隻是說了句∶“大哥。”
朱標生下來就擁有一切,皇位他來坐朱棣沒什麼意見。
大哥。朱棣忖著這個稱呼,他想,或許除了官爵利益外,他和朱標也是有那麼點兄弟間的真感情的。
當然,發生在他靖難之前。
……
洪武十年南京城
伴著皇宮內一聲嬰兒的啼哭,太子次子出生的消息轉瞬傳遍了整個南京城。
朱元璋拍拍朱標的肩∶“今日起所有政務都由你來處分,然後奏聞。”
“你的長子業已三歲,如今次子也已出生,應該可以扛事了。”
“我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見麵,聽斷和批閱各衙門報告,學習辦事,要記住幾個原則:一是仁,能仁才不會失於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會惑於奸佞;一是勤,隻有勤勤懇懇,才不會溺於安逸;一是斷,有決斷,便不致牽於文法。我從作皇帝以來,從沒偷過懶,一切事務,惟恐處理得有毫發不當,有負上天付托。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這是你天天看見的。你能夠學我,照著辦,才能保得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