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含的腳步隨著晨曦輕快地跳躍在通向學校的小道上。在他八歲的世界裏,陽光透過梧桐樹的葉縫灑下斑駁的光影,給這條他已走了數百遍的道路帶來了新奇的儀式感。
他的家,一棟兩層樓高的舊式別墅,位於市郊的一個寧靜社區內。他的爸爸,一位工廠工人,每天都在工作台旁一絲不苟地修理著機械。餘含總能在回家的路上聽到爸爸敲打工具的聲音,在這悅耳的伴奏中步入溫馨的家門。他的媽媽則是一位家庭主婦,十指纖細,常常忙碌於各種線織手工和園藝工作,家裏充滿了她細心照料的盆栽和花卉。小花園裏那棵開滿櫻花的樹是媽媽的驕傲,春天來臨時,櫻花瓣隨風飄落,如同飛雪一般覆蓋了整個園地。
顧家則坐落在同一個街區,卻帶有一股書香氣息。顧曼晴的父親是一名大學教授,經常帶著濃厚的眼鏡深夜還在書房鑽研;她的母親則是小學圖書管理員,對書籍的喜愛猶如對家人般,使得顧曼晴從小在書的海洋中長大。家中的牆壁上掛滿了顧曼晴不同年齡時的讀書照片,每一張都記錄著她成長的故事。
小學一年級那年,餘含早晨總是獨自一人走向學校,然而某個春天的清晨,他遇見了顧曼晴。路過櫻花樹時,他注意到一個小女孩正站在樹下,小心翼翼地從地上拾起飄落的櫻花瓣,就像是撿起了一片片散落的粉色雲朵。餘含被這一幕美麗的情景吸引,他緩步靠近,羞澀地問:“你喜歡櫻花嗎?”
顧曼晴抬起頭來,她的眼中閃耀著好奇與友善之光:“我愛極了這些花瓣。你也喜歡嗎?”她微笑著向餘含遞了一片。餘含接過了櫻花瓣,點點頭。就在這時,兩個孩子似乎通過這簡單的儀式,不說話地認識了彼此。從那天起,他們便成為了去學校的夥伴,每天一同穿行在那充滿晨曦和櫻花香氣的小道上。
日複一日,季節更迭,兩個孩子在一起探索著周圍的世界,分享著彼此的生活。他們在放學後的陽光下踢球,在家裏一起做作業,在那條小道上交換著童年的秘密和小小夢想。他們的家庭雖然不同,但彼此間的關係就像那櫻花一樣,一天天地在溫暖的細節中開放。
隨著櫻花樹下的那次偶遇,一個新的章節在他們的生活中輕輕展開——一個充滿了友誼與發現,由無數微小的日常組成的童年記憶。這是一個關於兩個孩子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到彼此的故事,以及那個街區如何見證了他們童年最純潔的友情。
隨著餘含和顧曼晴的友誼之花在晨曦中緩緩綻放,他們兩個的小世界也越來越豐富起來。
餘含習慣於每天早晨站在顧曼晴家門口等她一起上學。他喜歡看著顧曼晴跑出家門時略顯笨拙的樣子,書包總是背得比她的小身板看起來還要龐大些。而顧曼晴則總愛等餘含來她家,看他臉上羞澀而又期待的表情,也讓她溫暖無比。他們仿佛彼此之間最穩定的日常,也是朝氣蓬勃新的一天的開始。
街道兩旁的商店漸漸熟悉起了這對穿梭其間的小鄰居。麵包師老張總是會在他們經過時,笑眯眯地拿出剛出爐的麥芽餅幹遞給他們,而他店裏響亮的古老鍾表總可以準時報告他們的到來。老蘇的花店,每當餘含和顧曼晴路過,她都會教他們識別各種花卉,金盞花、勿忘我、石竹...,顧曼晴總能迅速記住,而餘含則會在她的提示下後知後覺。
季節由春轉夏,櫻花的痕跡已經不複存在。而替代的是綠蔭如蓋的大樹和路邊的野花,色彩斑斕,它們成了餘含和顧曼晴聊天的新話題。夏日的午後,他們會在顧家的後院擺放小木桌,搭建起一個小小的秘密基地。那裏有顧曼晴媽媽做的檸檬冰沙、餘含媽媽裝飾的小盆栽,還有兩個孩子的笑聲和無盡的幻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