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曆史的軌跡(1 / 2)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寬敞明亮的教室中,滿是一臉稚嫩模樣的十五六歲年輕學生們,整齊端坐在座位上,正在齊聲誦讀黑板上這首朝代詩。

而站在講台上的老師穿著一身整潔的黑衣,年紀看著隻是比學生們略長幾歲,眼神不住的掃視著學生,看是否有學生走神溜號。

待到誦讀完畢,微不可察的點了點頭,這個文科班還比較對他的胃口,起碼沒有人對曆史這門學科輕視。

他叫做楊儼,是一名高中的曆史老師,因為小時候酷愛曆史,再加上一定的天賦,以至於連續跳級年僅22歲就已經拿到了曆史專業的博士學位。

過於精彩的人生經曆以及傲人成績,導致在整個年紀偏大的年級組裏都沒人敢輕視於他。

而不管是中外史還是古近史,隻要是史料上出現的,正史野史都能跟你說的頭頭是道,所以學生們對於楊儼也是打心裏敬重。

楊儼不僅熱愛曆史,還熱衷於傳播曆史。他認為,曆史就如同一麵鏡子,直麵鏡子會發現,鏡中的曆史是如此的鮮活和真實。它反映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曆程,記錄了一個個時代的榮辱興衰。

站在曆史的鏡子前,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的輝煌成就以及人類的醜陋和悲劇。戰爭、暴力、剝削、歧視等黑暗麵在曆史中屢見不鮮。人類的貪婪和自私導致無數災難,以及那些被遺忘的受害者和無辜的生命。

出於種種原因,楊儼決定來學校教書育人,既能擁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又能保證自己的興趣愛好。

“請問有哪位同學能告訴我什麼是曆史嗎?”楊儼緩緩的問道。

“我知道,曆史是客觀存在的過去事件和活動的記錄。”

“曆史是過去的事實。”

“曆史是文化的傳承,知識的積累,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

學生們爭先恐後的搶答著。

楊儼壓了壓手,說道:“大家說的都對,曆史的定義是多種多樣的。它存在的意義是,讓人們總結過去,充實未來的生活,以史為鑒,借古論今。”

“不過,曆史也是未知的、神秘的、殘酷的、血腥的。今天我們來講一下古代的封建王朝。”

說著,楊儼拿起粉筆,在朝代詩中,把“秦”和“隋”兩個字圈了起來。

“其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就是秦朝和隋朝,他們都……”

“鈴鈴鈴”

教室前方牆上的喇叭裏,一首舒緩的純音樂“回家”響起,學生們紛紛開始收拾課本。

“下課,大家回家都注意安全。”

“老師再見。”

“同學們再見。”

楊儼收起教案,回到辦公室整理了下有些淩亂的桌麵,拿起水杯“噸噸噸”灌了一大杯水。

長舒了口氣後,拿起車鑰匙以及一本《大隋史》向車棚走去。楊儼的車是一輛剛買不久的豪爵AFR125踏板車,從外觀上感覺比鈴木UY125好看一些,腳踏空間也略大比較舒服。

走至校門口,全是一群饑腸轆轆,著急回家吃飯的學生,楊儼慢慢跟隨著人流,不時的有學生和他打招呼。

此時已是夏末,沒有了酷暑的燥熱,帶有一絲初秋的涼爽,騎著摩托行駛在路上,不免覺得心情舒暢。

腦海裏在想著教學的進程,以及下節課需要備案的內容。

秦朝和隋朝有很多相似之處,秦朝前後統治了15年,隋朝前後統治了38年,還都是二世而亡。

秦朝對內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製,代以郡縣製,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係。

而隋朝初創三省六部製,鞏固中央集權,正式推行科舉製,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建立政事堂議事製、監察製、考績製,強化了政府機製,根據南北朝的經驗改革政治,興建隋唐大運河以及馳道改善水陸交通線。軍事上繼續推行完善府兵製,經濟上實行均田製並改定賦役,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又采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等清查戶口措施增加財政收入。

不僅如此,秦隋兩朝的子孫後代也基本沒有善終的。秦始皇嬴政三十四個子女一人殉葬,五人自盡,二十八人被屠。隋文帝楊堅的五個兒子也沒一個好下場,絞殺、毒殺、被屠。

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長達五百年的戰亂,而隋朝則統一了自東漢以來三百年之久的紛爭。

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分裂割據是曆史的進程,而天下一統則是曆史必然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