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拜訪(1 / 2)

朝中這些日子可以說是風波迭起,一件件大事發生的忽如其來,簡直讓眾臣們都來不及的思索其中的意味,應接不暇。

先是宮中有太監預謀毒害太子,結果毒死了朝中重臣,太子太傅周齊。這件事牽連甚廣,舉國皆驚,皇上大怒,上千顆人頭落地,群臣也是揣測不安,一時朝廷內氣氛緊張非常。但緊接著又傳出消息,東南海外的琉璃國遣使來貢,遞交國書,正式稱臣,成為了光明帝國的屬國。皇上將預備舉行盛大的國禮慶典來慶祝此事,到時琉璃國的國主還將親自來覲見皇上。這樣的大好消息又讓群臣心情放鬆了下來,但沒兩日,剛剛移駕從避暑山莊回到宮中,皇上又下了一到聖旨,雖然內容看起來很簡單,但卻是更加意味深長,如一聲驚雷平地而起,炸的眾臣心中都失了分寸,沒了主意。

聖旨中稱,鎮南、寧西、衛北三王功勳蓋世,現又為帝國鎮守邊陲多年,年事已高,甚為憐惜其勞苦,當今帝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三王也應得享清福,正值海外琉璃國來貢稱臣,此國之慶喜大典,特召三王回京觀禮。並賜京中王府各一,頒丹書鐵券,王位世襲罔替,自此長居京城,使上得以時時相見,以慰聖心等等。

這道聖旨言辭懇切,對三王的功勞讚許甚高,更是特賞了丹書鐵券,王位世襲。可以說是極大極大的恩典,但同時,又讓三王從各自的屬地回京,卻又是變相的剝奪了他們的兵權,這樣意味深遠的聖旨一下,的確是震驚天下。不少有心人回想起前段日子對三王彈劾的奏折,不禁猜測,看來這次皇上是想要削藩了!更有思慮周詳者也是暗歎當今的帝王之術,給這麼大的賞賜,又以琉璃國臣服這樣的理由名正言順的解決三王在外擁兵跋扈的局麵,的確是高著。如果三王不來,那就是抗旨不遵之罪,皇上更有理由削藩甚至滅族,而如果來了,自然是猛虎入籠,再無可慮了。

宮中因下毒事件而忽然變的一片寂靜,而京城的街頭巷尾市井肆坊間卻在為這一連串京中發生的大事議論紛紛。此時,我卻在王全、王棟梁等人的護衛之下,來到了正陽門外一個小胡同深處的破舊四合院內。我是來看明秀的。

周齊的死給了我很大的震動,眼睜睜的看著他中毒倒在麵前的場景和回憶起我差點就喝了那碗有毒的湯驚悸的心情讓我心底生出了很強的危機感,也才開始明白,想要順利的成為皇帝,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淳妃這次沒事,是和鎮南王手握重兵分不開的,父皇下了這樣的聖旨,那是本來猶豫很久,但現在已經下定決心為我掃除障礙了。而我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盡快的成熟起來,順利的等到即位登基的那一天,在此之前,有人能給我出謀劃策,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我身邊真正能用的人,還是太少了。所以這一天上午在文華殿講政結束後,我又一次出宮了。

小心的踏過一片泥濘的窪地,王全牢騷著道:“主子爺,您要想見那個明秀,派個侍衛或者奴才給您帶到麵前還不就行了,怎麼還要親自出宮來呢……”我不耐煩的道:“哪來那麼多廢話……。”來找明秀是一個原因,更大的原因是我真的想出來散散心,透透氣。隻是沒想到京中昨天晚上忽然下了一場雨,此刻這胡同中的路居然如此難走。

王棟梁跟在我身旁道:“主子,要不讓臣背您走這段路吧。”我笑道:“那可不必,我還沒那麼嬌貴,我父皇征戰天下的時候,滿是血水的地也走過,何況我走的這一點小水窪地呢。”順著他看過去,後麵還緊跟著十幾個神情嚴肅的警惕著四周的侍衛,不覺搖頭苦笑。這件事後,宮裏的侍衛太監們對我的安全重視程度更是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怕我有個什麼意外,他們又要腦袋落地了,這次出來,就遠比第一次出來跟的人要多。

很快來到了胡同的最深處,盡頭是一個破舊的院落,紅漆班駁剝落的木門虛掩著,我皺眉問:“就是這裏了嗎?”王棟梁忙應是,搶上幾步,推開木門,高聲叫道:“明秀先生在嗎?有客來訪!”說著走了進去,在前麵躬身帶路,並順帶著掃清地上散落著的雜物,讓我走的順暢一些。

這是一個老宅子了,建築的還是前朝時前廳後院三進的樣式,可能是前朝的哪一位官員商賈的府第,可惜被兵戈戰亂摧毀了很多,處處可見殘破的痕跡,想來一直也沒有人修繕。不知明秀是怎麼找到這個房子的。跨過一層院門,就聽到裏間廂房裏聲音響起:“不知是那位貴客到訪,是否這樣不告而入,有失禮貌啊!”說話間走出一人來,衣服還顯淩亂,顯然是剛剛披上,神態卻有些孤傲,正是那天曾見過一麵的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