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時三百年的中原亂戰終於在二十年前落下帷幕,經過楚國十多位帝君的奮戰,終於一統中原大地。
大曆二十一年初,於楚國京城皇宮之中,大楚皇帝周氣武端坐於漸華殿內,閉目養神。
周氣武二十三歲登基,至今已有十八年整,年輕時跟隨先皇南征北戰,於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又在十八年前七子奪嫡中脫穎而出,終於奪得那張王座。
雖然之前連年戰亂,但在周氣武這些年的休養生息的政策之下,王朝國力有所恢複。對於此事,周氣武頗有些自豪,總算不辜負祖宗的期望,隻要在他之後,能再有兩位明君,就能讓楚國能有百年和平安穩的生活,夢裏想的國祚千年,也就更近了一步。
然而明君難尋,雖然周氣武膝下有皇子眾多,但真要讓他選出一位繼承大統,反而讓周氣武犯了難。王朝初立,為了穩定朝中大臣和天下百姓,所以早早立了太子,但父親死前讓周氣武立賢不立長,周氣武深以為然,要想真的能將王朝一直傳下去,此例便不可破。
自古以來,奪嫡之事都充滿了血腥和陰謀,都是自己子嗣,手心手背都是肉,即使自己對孩兒們充滿信心,但世事難料,總不能讓他們跟自己一樣,踏著鮮血和泥濘成為孤家寡人吧。
以前自己春秋正盛,可是這多年的帝王生涯,勤勉執政,不敢有半分懈怠,唯恐辜負了當年戰死將士們的心,以至於現在身體每況愈下,趁現在身體還算能撐住,要為楚國找出下一任繼承者,然後再以雷霆手段斷絕其他兒子的念想,免得以後生出禍端,手足相殘。
“白蘇。”周氣武輕聲喚來皇宮之中兩位內侍總管之一。白蘇自小便跟在周氣武身邊,雖然另外還有一位內侍總管,但那位主要是協調宮內除了白蘇之外宮女太監的具體事務,跟日常伺候的皇帝的白蘇根本沒得比,既然是天子家奴,權力大小便完全取決於天子的信任程度。
“奴才在。”白蘇微微側身,將自己的腰再彎下來一些,更顯的恭敬。
大楚天子輕輕開口問道:“朕的那幾位皇兒,功課如何?”
白蘇訕笑道:“回稟陛下,去年末貴族世家舉薦的才子們已經將各自的題卷交上來了,諸位皇子也一同答過。”
大楚為官的途徑有兩條,一是三年一次的科舉,二便是通過舉薦。後者難度比之前者不遑多讓,不僅要認識名人,還要通過一番測試,隻是試題稍有不同,不考經學典故,隻看誌向與手段。
大楚天子沉思了一會兒,緩緩的站起身,隨意說道:“那便隨朕一同前往崇文殿吧。”
“陛下昨晚一直在批閱奏章,不如先休息片刻,還是龍體要緊。”白蘇低聲勸告道。
大楚天子知道這位一同長大的太監是在關心自己,也沒有怪罪他的冒犯之罪,隻是有些不耐煩的說道:“時不我待。”
白蘇被驚出一身冷汗,剛想喊擺駕崇文殿,卻被大楚天子揮手製止,看樣子是不想驚擾到諸位皇子,人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才能做出最真實的反應。
初春時節,太陽升起的晚了些,天還未亮,但皇宮內已經是燈火通明,等到周氣武走到崇文殿,隻見十位皇子已經坐在各自的位置上,隨即微微點頭,示意眾人不必在意自己,隻管好好讀書。
諸位皇子看到自己父皇前來,原本就筆直的腰板挺的更加堅韌,隻有一位坐姿懶散,上半身攤在桌子上,眼眸低垂,無聊的轉著自己的毛筆。周氣武隻是瞟了一眼這位懶散皇子,便知道這是自己的第九子周清浩,此子從小便是這副樣子,身體孱弱,學不得武,文思空空,習不得文。好在自己比較關注的幾位表現極為不錯,太子周清光,次子彭王周清明,三子任王周清磊,四子衛王周清落。清襟,清懷,清坦,清白,清然,幾位還未封王的皇子也頗有皇家風範,除了那位已經開始夢周公的清浩。
崇文殿內的大學士們在白蘇的提醒下,從紙堆中翻出半月前皇子們的試卷,小心的放在了桌子上。心情莫名有些忐忑,教導皇子本就是自己這些人的職責,其他殿下還好說,唯獨那位,實在是讓人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