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1 / 1)

打開知乎搜索美食,關於美食的解釋會有一大堆。就比如說吃味美的食物。《韓非子·六反》中有記載:“今家人之治產也,相忍以饑寒,相強以勞苦,雖犯軍旅之難,饑饉之患,溫衣美食者必是家也。”《晉書·傅鹹傳》:“奢不見詰,轉相高尚。昔毛玠為吏部尚書,時無敢好衣美食者。”

不同國家的曆史有長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實力有強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構成、宗教信仰、政權性質和經濟結構也有差異,故而各國的飲食文化是不一樣的。隨著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每個人對美食的概念也不一樣。

係因地理、氣候、習俗、特產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菜係的劃分單就漢族的飲食特點而言,目前有四大菜係、八大菜係、十大菜係之說,而且劃分係類仍有繼續增加的趨勢。如果按四大菜係分:有川菜、粵菜、蘇菜和魯菜。也有分八大菜係的。其中各大菜係交相輝映,各有千秋,成為了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瑰寶!

然而,在各種菜係之中,西北卻沒有很顯著的美食菜係總稱。也有人認為,西北菜中的甘肅菜偏向於川菜,陝西屬於秦菜,寧夏、內蒙等地則屬於草原菜,此書就西北美食做一簡單彙總整理。

中國西北地區,是當今中國四大地理分區之一。行政區劃上的西北地區包括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6個省、自治區。因此西北美食應該是包含以上六個省、自治區的美食,西北一帶的飲食風俗古樸、粗獷、自然、厚實。

其主食是玉米與小麥並重,也吃其它雜糧,小米飯香甜,油茶膾炙人口,黑米粥、槐花蒸麵與黃桂柿子饃更獨具風情,牛羊肉泡饃名聞全國。家常食饌多為湯麵輔以蒸饃、烙餅或是芋豆小吃,粗料精作,花樣繁多,農婦們也有“一麵百樣吃”、“七十二餐飯食天天新”的本領。

西北地區麵積廣大,約占全國麵積的30%,人口約占全國的7.3%。西北地區是中國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區之一,少數民族人口約占全國少數民族總人口的1\/3,主要少數民族有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藏族、蒙古族、俄羅斯族等。

受氣候環境和民族環境影響與限製,食用青菜甚少,農家用膳常是飯碗大而菜碟小,一年四季有油潑辣子、細鹽、漿水(用老菜葉泡製的醋汁)和蒜瓣亦足矣。如有客人造訪或宰羊,或殺雞,或炒幾碟肉絲、雞蛋、苜蓿,擀細麵,蒸白饃,也相當豐盛。範圍廣,種類多,琳琅滿目,且各有千秋百態不同。

本書主要提出作者自己吃過的且比較著名的美食以供參考。全文共分新疆,甘肅,陝西三大卷展開,並將三省的代表美食詳細描述,包括美食背後的文化背景,以及相關製作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