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繭站的單拿上了,尺寸也量好處理好了。徐曉霜第二天又帶著孩子回家來,這次程誌新跟著一起回來的,因為後天就是孩子們兩歲的生日了。
他把城裏的事交待給了其中一個木匠師傅,活都交待下去了,兩天後他再回城裏。
回來也就看了一下秧苗,長得還不錯,徐曉霜也在楊大爺那裏報好了名,排著隊等著楊大爺給梨一下田呢。
等田犁好了,就可以插秧了。
時光荏苒,越來越好的日子走向了每一個經過那個年代的家庭,農村隨著承包到戶後,家家開啟了新的鬥誌,國家鼓勵搞活經濟,開啟了一些個體戶的生存法則,造出了一批批的萬元戶。
徐曉霜占了點先機,把自己的小家過得越來越好,孩子們也讀書出名。
完成上半年的這一年的養蠶計劃後,徐曉霜突破了萬元戶的第一關,他們家成了拿到過獎狀的第一家萬元戶。
六一兒童節的前,她帶著一個板車,拉了幾大箱的玩具捐給了城裏的三所小學。
一時間,連市裏都專門報道了這件事。
下半年,她們家的三個姑娘就直接入學到了城裏來,蘭蘭以全縣最小的初中生進了離他們家最近的城關中學,亮亮也進入五年級,也是五年級年齡最小的孩子,笑笑五歲多了,也成了最小的一年級的學生。
她們都是通過考試認證後才入學的,當然,他們家的調皮兩大王也被送到了幼兒園去,兄弟倆聯合起來,把城裏的孩子都壓製了,成了學校裏的小霸王,他們不欺負人,但卻會保護人,大家都喜歡跟他們一起玩。深受老師的喜歡。
有幾個會讀書的姐姐在家,兩個弟弟也成了幼兒園的學霸,時不時還會糾正一些老師的不科學的說法。
徐曉霜每年養蠶季就回到鄉下去帶著村裏的婦女們養蠶,有她在養的蠶質量就是杠杠的。
現在他家除了住房外,全都成了蠶房。每年到養蠶季,這裏就是一個集體。
現在買得的繭的錢,按入股的人數和比例分配。
凡是到這裏來養過蠶的人,都還想再來,每年分得的錢,比上班的工作人員還高。
而徐曉霜沒有再獨有,而隻是在分配的時候,她占了一份比例較大的收入,也能每年收入好幾千元。
除了養蠶,他們家的土地幾乎全是徐大哥和徐二哥來耕種,徐曉霜大手一揮,大哥二哥種可以,你們幫我們家交公糧就成,收成全歸你們。
所以,有時徐大哥還住在這邊看著這邊的糧食。
從拿下繭站的訂單後,徐曉霜在養蠶完了,直接找上了黎縣長,直接把縣政府縣委的這一單也給拿下了。給他們做了一批的書櫃,包括著所有的門窗的修理。
當然,在程衛國的幫助下,也見到了武裝部的部長,憑著真本事,拿下了這個單。
到此,程誌新的誌新家具城在整個縣城裏成了有名的個體企業。
而徐曉霜多邊的行走,更是拿下了兩個木材供應商,拿到了更好的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