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優雅言談
遠離“低素質”標簽
沒有人永遠是對的,很多問題不是隻有一個答案。當你和別人交談時,盲目地堅持己見,隻會把交談弄得像一場辯論賽,這時,你的目的已經不是討論出一個最佳方案,而隻是想贏得口頭上的勝利。你的爭強好勝,隻會讓對方反擊或者逃離。
一、待人不禮貌
“禮”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規範,對“禮”的把握,可以準確反映一個人的社會化程度,以及一個人對待他人的態度,比如:他對人到底是善意的、體貼周到的,還是漠視甚至是敵對的,等等。待人不禮貌的人,絕不可能是一個素質高的人。體現在言談中,涉及措辭習慣是否照顧到對方的接受習慣,是否自說自話,是否總是自我標榜,等等。
(一)克服失禮的習慣
常見的失禮的言談習慣主要有:經常打斷別人的話,經常隨意地否定對方的觀點,常用類似“別瞎說”“你不懂”“你懂不懂”等不禮貌的口頭禪,喜歡模仿別人的語調和口氣,以居高臨下的口氣說話,等等。
要克服這些言談習慣,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改一次很容易,保持總不再犯,就需要長期的堅持。可以製訂一個簡單的計劃,在日常說話中留心注意。比如:在每次開口說話前,要提醒自己尊重對方;在要打斷對方說話時,注意對方的話是否說完了;如果不慎打斷了別人
,要及時道歉,並提醒自己注意;如果發現對方的意見和你的不一致,首先要提醒自己不要輕易否定對方,再考慮一下對方的意見是否有些道理;在提出異議時,語言一定要委婉得體。
某報紙曾經刊載過這樣一則消息:一個全國知名的企業家,在一次代表本廠與另一廠家的廠長洽談業務時,姍姍來遲。一見麵,這個企業家就一本正經地說:“我實在忙得不得了,隻能用一點兒時間接見你。”此話一出,舉座駭然,一筆幾十萬元的生意隨之告吹。很顯然,企業家的遲到本身就很不禮貌,再加上“我實在忙得不得了”“接見”等話語裏透露出來的傲慢和盛氣淩人,生意當然是做不成的。
我們始終要記住,即使不尊稱對方,談話雙方的關係也是平等的。
(二)戒除無意義的套話和口頭語
有些人在說話時會習慣性地說許多沒有意義的套話,比如,隻要開口就加上“沒錯”“就像你說的”“很顯然”“這麼說吧”“怎麼說呢”“我跟你講”“我覺得吧”“眾所周知”之類的話,事實上,對方可能還沒說話呢。而在一個意思表達完畢後,又習慣性地加一句“難道不是嗎”“就這樣”之類的話。這樣的套話是沒有必要的,甚至是錯誤的,除了使你顯得很囉唆、頭腦混亂之外,沒有任何作用。
還有一些人在說話時,總會帶出“嗯哼”“
嗬”“噢”之類的“雜音”。有些是說出來的,有些是發音時帶出來的。與此相似的是口頭語,比如,不停地使用“那個”“這個”。也許你自己感覺不到有什麼不妥,但對方聽著會覺得很刺耳。
(三)克服濫用詞語的習慣
濫用詞語主要指三方麵:一是反複使用同一個詞表達多種含義,二是過多地使用諺語,三是濫用表示誇張的詞語。
有些人喜歡反複使用同一個本沒有太多意思的詞表達許多意思。最近幾年,“鬱悶”一詞比較流行,許多人喜歡用“鬱悶”表達多種意思:“我考得可鬱悶了”“你這樣說話,鬱悶不”。還有“崩潰”一詞:“我跑了一整天,把我累崩潰了”“這件事情讓我很崩潰”。總的來說,這種說話方式會給人留下認識膚淺、知識麵狹窄等不良印象。其實,這個習慣很容易克服,隻要隨時留意即可。
誇張的詞語有引人注意的效果,但是如果過多過濫,則會適得其反。對方會因此懷疑你說的是真是假,因為你說的消息不可能都是特別重要的。所以,為了使你的話變得可信,為了給自己塑造一個沉穩可信的形象,千萬不要到處都用“非常”“最”“真是太……”“簡直……”這樣的詞語。
平淡的語言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俗話說,平平淡淡才是真,說話也是如此。有的人喜歡引經據典,辭藻華麗,給人一
種做作的感覺;有的人喜歡提自己的導師或者曾經見過的明星,給人一種賣弄的感覺;還的有人喜歡一驚一乍,語不驚人死不休,給人以輕浮的感覺。這些人沒有認識到,語言隻是交流的媒介,媒介背後的東西,才是最珍貴的。在表層下功夫隻會顯得華而不實,效果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