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正逢國慶。
農家少得悠閑。
大祝村。
好似迎逢這好日子。
喜慶的事兒一個接著一個。
十月一日,隔壁李家新建房屋。
十月三日,坎下許家嫁女。
十月五日,不遠處坎上的王家孫子結婚。
時間再往前了推,九月三十日,李家二房過壽。
我們的故事從九月三十日說起。
九月三十日,這天,鄉裏鄉親都幫忙著張羅鍋碗瓢盆。熱心的婦人拎著自家幾張長凳,有氣力的男人扛著厚重的桌子,氣力小的孩童則端著盆,盆裏放著水瓢飯瓢盤子碗筷等物件,一家子一路有說有笑往李家大房走去。
在大祝村,像這樣的一家子不少。
家中男女老少都知道,他們能為主人家添一份力的就添一份力,不至於吃白食,反倒叫他們不好意思。
所以每逢寨上有人家辦紅白喜事兒,有時候都不用主人家請,大家夥兒便主動去了人家戶幫忙。
早晨,眾人在李家大房賀過了壽,便到坎下李家二房幫忙著張羅。
明日才是正酒,所以今日需要大家準備好吃食,不至於怠慢從各方來的客人。
李家大房的男人早早起床,開了大門,將門前的小三輪開到一旁去停著,為院前騰出更大的空間。
然後這一家人也沒閑著,連小孩也高高興興參與到打掃裏。
他們先是打掃了屋前的院子裏昨晚落下的樹葉,再用水管衝了衝地上的一些泥。
陸陸續續地,來幫忙的人也到了。
李家大媳婦趕忙從灶台前站起身,雙手拍了拍身上的圍裙,抖了抖灰塵,笑著喊到:
“你們來啦!”
“快,把東西都放下,噯,就先放這院子裏,你們先進屋坐會兒,吃的馬上就好!”
“要得!”眾人應她。
李家大媳婦見眾人進屋,這才轉身笑眯眯地看向鍋內,然後蹲下來,往灶裏頭添了一根柴。
與此同時,隔壁的房門突然打開,一個睡眼惺忪的小夥子走了出來,朝著李家大房那邊望了望,有些疑惑。
隨即好像明白了他們在做什麼,揉了揉眼,又打了個哈欠,踏進屋內去。
他想起來了,今天是隔壁堂大伯家喊人幫忙,明天他們要擺酒席。
他大伯一早便到隔壁去了。
他剛躺下,便聽見外麵有人喊他:“泰珩,來吃飯!”
“噯!馬上來!”這是隔壁堂大伯娘在喊,他飛快應道,聲音傳到屋外。
“是不是還沒起,快點起來啦!”
“曉得嘞!”李泰珩大聲道。
然後從床上坐起身,笑了笑。
他蹭吃蹭喝的一天又開始了,一開始他都不好意思,三天兩頭去,現在倒是習慣了。
李泰珩刷完牙,洗了把臉,穿著拖鞋就往隔壁走去。
隔壁堂屋裏熱鬧不已,所有人都圍坐在這裏,見他進門,都笑著跟他打招呼。
他也一個個喊回去:“大伯娘!二伯!二伯娘!大孃孃好!二嬢嬢好!姐姐!哥哥!”
“這裏有位置,快來坐下吧!”二伯娘家的二姐姐李淑敏喊道,她懷裏抱著她剛出生不到兩個月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