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歸來(1 / 3)

2008年8月初,周正毅然登上了紐約到北京的航班,告別了他生長了8年之久的美國,也就在一天前,他委婉的謝絕了自己的導師——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之一美國人托馬斯•謝林的邀請與挽留,他要回到自己生長的地方去,那座曆史文化悠久的中國西部城市——成都,就在5月12日,那裏發生的大地震,讓遠在美國的他驚心動魄,一心鑽研經濟管理學術的他,就在這一震下突然有了豁然醒悟的感覺,自己取得再大的成就,如果親人不在了,那還有什麼意義?

5月初,在看到網上的那些災區的照片,看到舉全中國之力奮力救災的報道,他再也呆不下去了,在某個寂靜的夜晚,他一個人坐在陪伴了自己多年的寫字台前,隻上上麵擱放的不再是平時那些高深枯涉的經濟理論,而是一本雖然有些舊,但卻仍然完整的簡陋書籍,那是一本“三字經”,在他離開中國到美國前,家中的長輩送的,想到裏麵的那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眼眶有些濕潤了。

接下來的日子,他以最快的速度辦好了離校手續,從馬薩諸塞州劍橋到紐約,並在8月初訂到了到北京的機票,什麼經濟理論,什麼名垂千古,都見鬼去吧,母親,我回來了。

下了飛機,也沒有心思在大變樣的北京呆上一呆,隻是就近用美圓換了一些人民幣,便直接去買了2個小時後北京直飛成都的機票,看了看航班,是四川航空,有些驚訝的同時也有些高興,記得當年自己離開的時候還沒有四川航空啊,看來家鄉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啊。

想想自己這八年,沉溺於經濟管理方麵的研究,對家鄉的情況置若罔聞,周正不由臉上有些微微發熱,不過,還好,他心來長舒一口氣,自己總算還是回來了,不會晚吧。

大約4個小時後,也就在當天晚上的8點,周正跨出了航班號為3U8882的川航波音757,迎麵吹來的一陣涼風,讓他神清氣爽,踏著故鄉的土地,他和其他乘客一樣,隻是默默低頭走著,但是內心卻熱血沸騰,父親,母親,兒子馬上就要見到你們了。

不久前和母親通電話,提到自己要回來一事,母親是喜出望外,畢竟,從一個母親的角度,還有比什麼能和自己的孩子朝夕相處更值得期待的事情呢?至於周正的父親,卻在喜悅之外有些隱約的擔心,擔心這裏的外部環境是否會影響他的發展,但在周正三言兩語之下,盼望見到兒子的心情就壓倒一切,把那希望他光宗耀祖的念頭扔到九宵之外了。

傍晚的機場有些冷清,走出機場通道的時候,周正見到一些人無精打采地在那裏舉著接人的牌子,他並沒有在意這些,為了給家裏人一個驚喜,他並沒有告訴他們自己要回來的具體時間,所以也不奢望會有人在這裏接他了。

出了機場,他隨手招了一架出租車坐了上去,司機是一個中年漢子,模樣瘦削,告訴他地址,便上了機場高速。

也許是見了家鄉人,倍感親切,不太愛說話的周正突然有了和司機交談的衝動,他定了定神,想了一想,小心翼翼地道:“師傅,今天天氣很好啊。”

那出租車司機愣了一愣,做了個想外麵天空看了看的動作,恩了一聲,算是回答,周正呆了呆,也探頭望了望外麵昏暗的天空,有些尷尬地笑了笑,又道:“師傅,生意還好吧?”

那司機回頭望了望他一眼,道:”兄弟,你是剛從外地回來吧?”

見他有了反應,周正精神一振道:“師傅好眼力,我是剛從美國回來,回來探親的。”

那司機一聽,也是精神一振,有些興奮地道:“兄弟是留學生吧,難怪帶著一身書生氣,我一看知道不簡單。”

見他突然恭維起來,周正有些不好意思地謙虛道:“那裏,也就是啃*本,發點感歎而已。”

司機搖了搖頭道:“兄弟謙虛了,雖然我們這些人見識少,但是大半輩子的經驗了,看一個人是不會錯的,說句老實話,我也載了不少海歸的人,但是他們各個都是趾高氣揚,好象誰都不放在眼裏似的,更不用說和我們這些社會低層擺龍門陣,但象兄弟這麼平和的人還少見,我敢肯定你一定會有大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