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瀏覽人類文明發展史的過程中,有兩個畫麵經常在我的腦海中出現,時至今日,我也無法窮盡其中的含義,今天,我想把它告訴大家,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環視整個教室,此時此刻,兩百多個學生的目光都已經聚集在我的身上,我很滿意這個效果。
我繼續道:“第一個畫麵:一個現代人戴著一頂帽子背著一個旅行包行走在一望無垠的荒野上,夕陽西下,遠遠望去,他孤獨的背影在草叢中輕輕抖動。突然間,在他的麵前,出現了一隻高大的草原狼。現代人站住了,他和狼四目對視,然後他彎下腰,等他站起身的時候,他的手裏已經握有一塊石頭,他將石塊用力向狼擲去,狼輕鬆地躲開,然後向前撲來,將這個現代人撲倒在地……”
教室裏響起了一陣低低的驚呼聲,這是幾個女同學發出的。我稍作停頓,等教室恢複了安靜,我繼續著我的故事。
“第二個畫麵:一個現代人戴著一頂帽子背著一個旅行包行走在一望無垠的荒野上,夕陽西下,遠遠望去,他孤獨的背影在草叢中顯得是那麼地柔弱。突然間,在他的麵前,出現了一隻高大的草原狼。現代人站住了,他和狼四目對視,然後他彎下腰,等他站起身的時候,他的手裏已經握有一支槍,他用這支槍指著這隻狼,狼在思考,也在猶豫,但是最後還是撲了上來。槍響了,狼倒在了地上。”
教室裏寂靜無聲。
我抬頭看看牆上的掛鍾,離下課時間還有五分鍾,時間剛好。
我把手裏的小半截粉筆丟進粉筆盒裏,在濕毛巾上擦了擦手,然後道:“下麵是自由提問的時間,請有問題的同學舉手發言。”
一個戴眼鏡的男同學舉手,然後站起來:“老師,您剛才提到‘文明’這個詞語,請問‘文明’具體是指什麼?”
我點點頭示意他坐下,然後答道:“關於‘文明’的標準定義,大家可以在字典上或者互聯網上找到。在這裏,我想談談我個人的理解。按照古漢語的語法習慣,我們可以把‘文明’兩個字對調,就變成了‘明文’,詞義不變,但是詞性變了,從名詞變成了動詞。”
我轉過身,把“明文”這兩個字寫在黑板上,然後道:“一個人,如果他明白了‘文’這個東西,那麼,他就算是一個文明人了。一個社會,如果整個人群明白了‘文’這個東西,並且以‘文’作為它的核心價值觀,那麼,它就算是一個文明社會了。”
“現在問題就變成了,‘文’是什麼?”我稍作停頓,繼續道:“我們可以從古人那裏去尋找靈感,看看我們的祖先能夠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我轉過身在黑板上又寫下一個“
”,然後道:“這是甲骨文的‘文’字,我們可以看到,在人的身體裏麵有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是心髒嗎?”
我在黑板上又寫下了一個“
”,然後道:“這是甲骨文的‘心’字,顯然,兩個不是一回事。我們再來看看甲骨文的‘人’字是怎麼寫的?”
我在黑板上寫下了“
”,道:“大家看看甲骨文的這個‘人’字像什麼?像個耕田的人,注意看,他的身體裏麵是空的,隻有四肢和軀幹,沒有其他內在的東西。這就是古人所理解的‘人’。”
論據已經羅列完畢,該收尾了。
我走到講台前,麵對著學生們,看看一張張略帶稚氣的臉,上麵都已經浮現出了思索的神情。
我道:“綜合上述,我認為,古人對‘文’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並不是隨便一個什麼人就能算是文明人,而是要在人的內部有一個東西,一個很關鍵的東西,一個不是心髒的東西。有了它,一個人就產生了質變,有了它,一個人才能被認為是文明人。那麼,這個東西究竟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