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為周滅後,嬴姓部族因卷入了商紂王之子武庚挑唆的叛亂之中,從而遭到西周統治者的懲罰,不但被迫西遷,全族更是因此淪為奴隸。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為周王室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
秦人從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且戍邊對抗西戎。
自周夷王以後,周王室越來越衰敗,不得不依靠秦人來穩定西部疆域的和平,因此大肆封賞給秦國土地,秦國逐漸壯大。
公元前821年,秦人在秦莊公的率領下以弱勝強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並再次賜秦以天水,連同原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鹹陽)之地。
公元前772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
後秦襄公因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
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大周諸侯國之一。
秦國多位君王死於討伐西戎,與戎人常年交戰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戰。但秦卻由於地處偏僻,且國力弱小,雖有強軍,卻依舊不被中原諸侯國重視。
直至秦穆公時期,秦先後滅掉西方戎族十二國,開辟國土千餘裏,穩定大後方後,實力大漲。
項羽雖雄姿英發豪氣蓋世,但為人處事過於剛硬,或亦可稱之為殘暴,比起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致使天下皆反。
漢王劉邦攜仁義之師,在謀聖張良和兵仙韓信等一眾大才的輔佐下,最終擊敗項羽,建立大漢帝國。
漢因得關中而王天下,但關中之明珠鹹陽,卻已被項羽焚毀。
漢初國力有限,重修鹹陽為都得不償失,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決定於鹹陽東五十裏之處新建一城,以此為新都,並賜名,長安,寓意長治久安。
長安經曆文帝、景帝、武帝等數代帝王持之以恒的建設,終於成為在關中大地上崛起的又一座壯觀瑰麗舉世無雙的大都城。
周遭城郭過百裏,城內居民鼎盛時期多達一百二十萬人。
而西麵五十裏的鹹陽,最終緩緩破敗,直至無人問津,每年冬天的寒風,就是這座數百年古都發出的哭聲。
漢雖以仁得天下,但是高祖劉邦畢竟出身卑微,無論如何粉飾,也得不到一眾王族和真正大族的認可所以大漢雖然表麵上國泰民安,但背地裏依然暗潮湧流,反抗從來沒有停止過。
次腐朽,天下大亂在即。
所有野心勃勃之輩都在暗中積蓄力量,默默等待東漢這棵腐朽大樹倒下,然後群起而上,分食其屍,重新爭一爭這天下共主之位。
這群野心勃勃之輩中,有改名換姓的王公貴族,有潛伏在儒道的諸子百家,就連一直是大漢最忠實走狗的秦人,也是其中一!
從大秦帝國滅亡至今已經過了四百多年,關中大多數秦人都已經忘記了自己的祖宗,忘記了大秦帝國的輝煌,忘記長安西五十裏的鹹陽縣曾經是更加瑰麗的大都市,他們以漢人自居,為大漢帝國揮血灑淚。
肉體容易征服,世代傳承在血脈裏的印記,是永遠也無法磨滅的。
秦人精英雖然身處漢地,卻心向大秦,而心向大秦的秦人們都在默默的等待,等待一位可以媲美始皇的偉大領袖,在大漢帝國無比虛弱的時候,帶領他們給予漢帝國最後一擊,再現大秦,再現秦人的…輝煌!
到時所有不見天日的秦人們可以光明正大的上街,可以義正言辭的直言我是秦人,可以再次共同歌唱那首不朽的戰歌。
赳赳老秦,複我河山
血不流幹,死不休戰。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百年國恨,滄海難平。
天下紛擾,何得康寧?
秦有銳士,誰與爭雄!
我們的故事也從這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