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映霞(1 / 2)

蘇正德想了想,“我原本以為土豆在花城最多能得五百斤左右,現下卻上了八百,並不比博陽差多少,應該能種。”

他沒說今年因為佃農都沒種過,手法有些生疏,還浪費了不少土豆種,否則產量應該還能高些。

蘇惟生見滇池王皺起了眉頭,“要不秋土豆咱們少種些?這樣就算最後產量不盡如人意,也不必再愁明年的種子。”

滇池王低聲跟屬官們商議了一會兒,最終下了決定,“拿出一半來吧!”

他看向蘇惟生,“另外雙季稻和土豆紅薯推廣的事,君遠你提前想一想,等秋收完,得拿出個章程來。”

蘇惟生點頭應了。

滇池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們父子當真是花城的福星!”

這話他已經不是第一次說了,蘇惟生心下好笑,“若無王爺毫無保留的信任,何來今日的高產?”

好事成雙,就在七月裏收了紅薯,發現畝產與土豆差不多,花城上下都因此而驚喜的時候,蘇惟生又收到了來自何軒的好消息。

等何軒一行人回到花城,蘇惟生就讓匠人師傅們帶著織工投入了工作。城南那幾名舞姬也被叫過去幫忙。

第一批成品出來已是秋收過後,晚稻和秋土豆都已種進了地裏。

這批成品色澤光潔、質地良好、圖案莊重、色彩炫麗,連滇池王都不得不說一句,“這兩成幹股花得值!”

眾人議論一番,最後將花城織造坊織出來的錦綢命名為“映霞錦”。

蘇惟生給滇池王出了主意,將大部分映霞錦分別賜給花城大族以及滇池首輔的李巡撫等官員,春城那邊是羅長史親自帶人送去的。

剩下的幾匹則每日拿出來擺在花城織造坊外頭,吸引了無數花城人前來參觀——

映霞錦雖然無法與蜀錦和雲錦相比,卻是花城、不,滇池本地有史以來織出的最精美的錦緞,如何能不令人稱奇?

滇池王問,“君遠這是在釣魚?”

他可讓人留意了,過來觀賞的除了商家,還有漢夷平民。

蘇惟生笑了笑,“自然。眼下的織造坊不過是個雛形,往後不止需要織工,養蠶漅絲、種桑的也得跟上,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

“花城地方大,如今咱們手上糧種有限,將雙季稻和土豆紅薯全麵鋪開怎麼也要幾年的功夫,就是全麵鋪開了,也還有不少山地能用來種桑。”

“要提高百姓們種桑的積極性,自然得讓他們看到前景和利益。而且這活計和技藝就擺在那裏,百姓們能主動參與自然最好。”

“不錯,不錯!”羽先生捋著胡子道,“除此之外,老夫還讓人打聽過,那些商家不止有花城本地的,還有春城的。想必李巡撫這些天沒少讓李夫人打頭,向春城的女眷展示這映霞錦。”

“不止哪!”何軒道,“已經有好幾位商家找上門向蘇大人詢問訂貨的章程了,說是打算拿到鋪子裏看看好不好賣。”

羅長史含笑道,“蜀錦雲錦浮光錦的確好,卻有價無市,就算織造局那邊流出一部分,也隻有少數人買得起。咱們這映霞錦論質地花樣遠超原來的平綢,價格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