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意見(1 / 2)

等議事的大臣們進了禦書房,熙和帝壓下複雜的思緒,問起眾人的意見。

寧恪喜滋滋地道,“有皇上的龍澤庇佑,蘇知府才能安民撫民,說服夷人下山哪!”

這話瞧著是在拍熙和帝的龍屁,可在場的人誰聽不出來,他是在讚蘇惟生治民有方?

先前花城的產量和溫陵府的稅收報到京城之後,寧恪的嘴都笑歪了,逢人就誇蘇家能人輩出,重陽前後還大張旗鼓地往蘇正良家送了兩大車節禮。生怕誰不曉得立功的蘇惟生是他家姻親似的!

不過酸也沒用,誰讓寧老太傅慧眼識珠,早早發現蘇惟生這麼個良才,還眼疾手快地為外孫定了親呢?

常閣老實在看不下去他那得瑟樣,涼涼地道,“不是說有六七千族人嗎?怎的隻肯下來一千?”

裴閣老說了句公道話,“夷人再不通教化,卻也不是傻子,當然是先下來一部分,看看朝廷是否真心接納。如今族長都下山了,還怕他們不來嗎?不說一兩年,隻要三五年內裕族都能下得山來,也是大功一件哪!”

想到平白多了五六千人口,再一想象收拾完滇池王之後的大好形勢,熙和帝也忍不住龍心大悅,

“裴卿說得對!”

寧恪前段時間隻顧著跟兵部和工部、禮部幾個要錢要糧的老家夥扯皮,近來又忙著戶部核算的事,已有些日子沒跟皇帝師弟談心了。

再加上熙和帝掩飾得好,因而他半點沒看出親親師弟對蘇惟生態度的變化,還在為蘇惟生說好話呢,

“聽說自君遠上任以來就一刻不得閑,又是堆肥引水、鼓勵開荒,又是搗鼓戲本子開民智,現下還要收攏這些個夷人,別看他年紀小,當真是個能臣哪!這蘇家,也委實教導有方啊!”

是吧?是吧?這麼能幹的人,皇上你還不趕緊把人弄回京?

這話說的,常閣老和範伯寅鼻子都快氣歪了。

熙和帝頓時更加鬱悶,硬生生把話題扭了回來,“裕族那裏,到底怎麼說?那族長畢竟隻是個十來歲的女娃娃,能約束好族人嗎?萬一那些粗野的山民蠻橫無理惹出事來,如何收場?”

範伯寅老神在在地接道,“怕什麼,不是還有個蘇知府嗎?若是連一個小小的裕族都管不住,他好意思對外說是皇上的弟子嗎?”

熙和帝險些噎出個好歹來。

顧閣老十分無奈,“皇上,女子為土司並非沒有先例。據老臣所知,花城東苗的土司烏氏受封時,也不過十來二十歲年紀。據蘇知府的奏報,黎氏同烏氏一樣,代代族長皆為女子,足可見其地位。”

“熙和二年大亂初平,豆蔻之年的烏氏尚能管理好東苗,這位黎氏族長應該也不會太差才是。況且正如範大人所言,蘇知府年紀雖輕,行事卻頗有章法,既能上表為黎氏請封,應該心中有數才是。”

趙尚書道,“顧大人此言差矣!東苗早在立國之初便已入籍,族人自幼習漢話、知漢俗,下官未曾見過烏氏,可稍微動動腦子就該明白,入籍近百年的東苗烏氏,又豈是一介粗野山民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