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民智(二)(2 / 2)

方小穀雖然做衙役沒多久,但不管是親自到各個村子帶著大夥一起下地,還是錢家棺木事件,他都親身參與過。

若不是好官,如何能做到這個地步?在他看來,這樣的知府大人比姓任的靠譜多了。

聽他教石大頭鳴冤,其餘人也議論起來。

有的開口附和,“對,上公堂,大人一定會為你作主的!”

有的卻持反對意見。“這沒憑沒據的,不是給大人添麻煩嗎?”

“都過去多久了?人家能認嗎?說理都沒處說去啊!”

“石大頭,你那錢是不是丟了幾個啊?”

石大頭原本聽得一愣一愣的,一聽人說他自己把銅錢弄丟了,頓時轉過身,猛地瞪向那人,

“我沒丟!”

這些銅錢,每一文都是他的血汗錢,他恨不得穿到肋骨上,怎麼可能丟?

石家是花城的一戶鄉紳,因家裏下人請的不多,每回家裏有個什麼事都會雇人幫工,尤其是田裏和莊子上的活計。

工錢少,但是管飯,不拘野菜粗糧啥的,總歸能吃飽。

為了求個生計,他十一歲就去幫工了,像個成丁一樣,頂替牲口拖著犁耙在地裏拚命幹活。

那時候忙完耕種的工錢是六十文,施肥秋收也一樣。

後來他長了年歲,也長了力氣,工錢就漲到了八十五文。

石家那管事笑眯眯地說,“大頭啊,你也是石家人,是我看著長大的。旁人都是八十文,隻有你是八十五文,可要好好幹哪!”

石大頭就這樣給石家幫了多年的工,有時候自己開出來的地都顧不上,但具體多少年,他自己也說不清楚。

隻知道每一次幫工,他都能拿到“八十五文”工錢,拿這錢去買肥料、給家中老母買藥。

捧著手裏的“八十五文”,石大頭放聲痛哭,仿佛要把胸腔裏的血一道哭出來,哭聲嘶啞悲慟,聽得先前說風涼話的人都麵露不忍,別過了頭。

方小穀轉頭就找到蘇惟生,把這事兒說了。

這次蘇惟生沒有直接去拿人,這姓石的說是鄉紳,其實就是有幾百畝地的小地主,運氣好,家中出過一個秀才,向來以“書香門第”自居。

蘇惟生就讓方小穀換了常服,帶著人去石家門口數數,足足數了三天。

鬧得石家人都沒法兒出門,把今年一整年欠的工錢都補上了。

這事兒鬧得並不小,後來整個城西的百姓一說到知府大人,都得豎起大拇指,

“還得是咱們蘇大人啊,高明!”

兩天後,府衙門口領糕餅的隊伍裏多了個高高大大的石大頭。

他瞧著比往日更沉默了些,眼裏的光卻如同燎原野火,叫人不敢直視。

隨著石大頭的出現,前來學數數的成年人越來越多,答錯了也不氣餒,嘻嘻哈哈地接著學。

待吏員把登記的紙張攢了厚厚一遝的時候,蘇惟生拿出來做獎勵的糕餅山也消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