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惟生猜得沒錯,吳通早晨把人帶回錦衣衛,下午就審出了結果。
小原子到死也什麼都沒說。
另有個太監小昌子卻招認,紅菱的確是蜀王的人,他因夢想著哪天能取代小原子成為蜀王跟前最得臉的奴才,便借口伺候小原子,整天跟著他,有好幾次瞧見他給紅菱寫信來著。
這兩個月小原子還遞了不少東西過去,看著像是藥材。
他問過小原子,後者隻說是好東西。
另有兩名丫鬟也說,西北出事之後,蜀王成日在府裏咒罵齊王,說過一定要他不得好死。
東郊別院那邊一個做雜役的婆子說,昨夜灑掃時無意中瞧見過蜀王帶著護衛從馬棚那邊過來,渾身上下都是血,但看著還挺高興。
諸如此類的指控還有好些呢!
於是蜀王的罪名就這樣被坐實,無論他如何喊冤,熙和帝都不肯信了。
回到蘇家,蘇惟生才叫來小柱,從抽屜裏取出一封信,“方才險些忘了,你看看這個。”
小柱狐疑地接過信,看完就激動得熱淚盈眶,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小的多謝少爺!少爺的大恩大德,小的一家永世不忘!”
那封信是遠在西北的蘇正武寄送到蘇正良那裏,再由他轉交的,上頭寫的正是隴西易家的情況。
自從前任兵部右侍郎易宏達被處死,他的兒子也丟官去職之後,易家在隴西的地位便一落千丈。
再加上在西北旱災時與韓同儉勾結,囤積居奇,抬高糧價,易家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蘇正武動手查小柱父親的事時,正巧遇上幾家平民聯合起來狀告易家二爺“殘害平民、逼良為娼”。
易家在當地有好幾家生意紅火的青樓和相公館,裏頭的姑娘和小倌兒有自願賣身的、有被家人賣掉的,還有……搶來的。
易家青樓裏的老鴇手段是出了名的毒辣,在隴西說一聲人見人怕都不為過。
端因那些人太肆無忌憚,就算是大街上遇見的無權無勢的無辜女子,隻要被看中了,也要不惜一切代價弄回手裏做搖錢樹。
幾年前,其中一家青樓的打手偶然路過一個村子,向一戶村民討水喝,碰見了那家人的兒子。
幾名打手直接將人擄走,整治得服服帖帖送給了唐廉,結果那可憐的孩子不到半年就送了命。
還有幾家的女兒因為不聽話,被打得皮開肉綻,賣到了最下等的窯子裏。
另有幾個樓裏的女子染了病,被丟去了亂葬崗……
這些人家當然也反抗過,結果可想而知:有的家中男子被打斷手腳,有的被奪了田地和產業,卻因易家與隴西眾官員的勾結而求告無門,隻得忍著心中怨恨,苟且偷生。
眼下隴西官場被徹底清洗,易家最大的靠山一倒,有人想著報仇,有人眼饞易家的資源和產業,都不遺餘力地落井下石。
易宏達的二叔和堂弟等人全被下獄,隻要查證無誤,定然不會再有活路。
蘇正武見狀並未再理會那幾人,而是從同樣被下獄的易家老管家入手,威逼利誘之下,查到了張父死亡的真相。
原來,張父是撞破了易宏達的堂弟易三爺的秘密,才會被滅口。
那會兒易家最大的官兒還不是易宏達,而是易宏達之父,前任鴻臚寺卿。
因手上沒什麼實權,易家也沒有後來那般臭名昭著。
那時小柱一家已經住進了主家安排的院子。
有天晚上,張父與兄弟們喝了酒,出來小解時無意間看到廊下閃過一道人影,以為是賊人,忙追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