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狀元(2 / 2)

今年又逢隴西貪墨案、官逼民反,據錦衣衛所報,朝中和民間議論之聲更是不絕於耳。

雖然那些人都被處置了,但熙和帝心中一直有所不平。

如今春闈中出現史上最年輕的狀元,天降祥瑞,想來那些聲音也該消失了。

思及此處,熙和帝又道,“蘇惟生,朕封你為翰林院修撰,以後要好好為朝廷效力!”

這是舊例,狀元曆來都會被授予這個官職。

翰林院修撰,從六品,職責是掌修國史、掌修實錄、記載皇帝言行、進講經史、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稿等等。

蘇惟生險些熱淚盈眶,恨不得仰天大笑三聲,這是他寒窗苦讀十餘年才得來的!

功夫不負苦心人,他蘇惟生曆經兩世,終於能堂堂正正地做官了!

他按捺住心中激蕩,再次磕頭謝恩,“多謝皇上,學生必不忘今日之誌!”

熙和帝抬手讓大家起身,這才看向趙懷瑾。

對於這個名動京城的才子,他不是沒有過期望的。

早在趙懷瑾十歲初露才華之時,他便提議過將其點為皇子伴讀,打的就是把人放在宮裏教養、往後對皇家更親近的主意。隻是趙家拒絕了。

後來熙和帝也沒少借太後之名傳召他進宮,卻漸漸發現,這人早被培養成了標準的世家子,隻對家族忠心不二。

即便日後身居高位,恐怕也隻會一心為家族謀福利,“忠君愛民”反被放到後頭。所以,熙和帝也漸漸冷了心。

(趙尚書:讓我家天資最高的孩子給大皇子做伴讀,就大皇子那性子,我舍得把寶貝孫子送去當沙包嗎?)

熙和帝當然不知道趙尚書當年的腹誹,迎著眾人期待的目光直接開口,“趙懷瑾。”

“臣給皇上請安,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趙懷瑾撩起衣擺跪下去,恭恭敬敬地磕了個頭,麵上不見半點沮喪與不滿。

“很好。”熙和帝撇了撇嘴,養氣功夫不錯,世家風範十足,但趙尚書勞苦功高,他也不好太冷落人家的孫子,

“朕聽說你家學淵源,自十五歲起就經常去衙門協同辦案。那麼朕問你,你對刑部律法可有什麼好的建議?”

趙懷瑾自然不會膽怯,從容對答,將一件件案子說得曲折離奇,在場官員、太監和進士們都聽得興致盎然。

最後趙懷瑾總結道,“底層辦案的縣令、巡檢等人並不是每一個都擅長辦案。所以臣以為,皇上若能在刑部專設機構,把通判、縣令、巡檢等官員定期召來培訓,增加其辦案能力,假以時日,必能讓所有罪犯無所遁形,還我大魏一個海晏河清!”

蘇惟生暗暗點頭,這趙懷瑾的確有兩把刷子,提出的建議也很符合實際。隻是畢竟年輕了些,口氣太大,連在不經意間得罪了人都未曾察覺……

可人家連中五元是事實,為何熙和帝會棄他而選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