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送人情(2 / 2)

但在太學暫斂鋒芒這一行為是不能拿到明麵上說的,否則不光蘇惟生不會高興,還會同時得罪那些在國子監肆意妄為的權貴子弟。

沒辦法,他隻能在文章才學這方麵死命誇了。

熙和帝明顯龍顏大悅,聽完似是又想起了什麼,“你方才說他們幾個?是與蘇惟生交好的人麼?除了嶽西池還有誰?”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熙和帝眼下對蘇惟生的印象好得不行,連帶著對他身邊的人也起了興趣。

“回陛下,還有何軒、蘇茂謙和曹承沛。”於司業答道,“這三人籍貫都是南陵郡平寧縣。微臣聽說,何軒是上上一任國子監祭酒杜大人的關門弟子,也是大理寺卿杜大人的小師弟。蘇茂謙是蘇正良大人的侄孫,曹承沛是蘇惟生的表哥,南陵郡杭參政的弟子兼未來女婿。”

杭參政?不就是……揚威侯府的老三?熙和帝思索片刻,“原來是那小子的學生!杭淼性情雖桀驁,才學卻是不必說的,當年也是風靡一時的世家子。”

於司業不明所以,隻能點頭稱是。

不過今日他誇讚蘇惟生的做法明顯取悅了熙和帝,熙和帝讓馮公公賞了一套文房四寶,才讓他退了下去。

於司業在禦前對答得十分輕鬆,等上了馬車伸手一摸,才發現後背全是冷汗。

但他還是輕輕舒了一口氣,心道今日的表現還不錯。

蘇惟生隻憑殿試上的一篇文章就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又即將踏入官場,於司業相信,以他的大智慧、以他的深謀遠慮,一定用不了多久就會得到皇帝重用,而不是籍籍無名地熬上許多年才能出頭。

有今日自己的這番讚許在前,蘇惟生即便對自己沒有太多感激,也不會在得勢後為難自家後輩。

他總算可以放心了。

於司業離開後,熙和帝便吩咐馮公公,“看看何軒等人是不是都上了榜,排在第幾名。”

馮公公立刻把會試名單拿出來重新瀏覽了一遍。

熙和帝一看幾人名次都不錯,一時興起,又讓馮公公把他們的試卷都拿了上來。

何軒幾個與蘇惟生相交多年,受他的影響比較深,寫出來的文章即便不如蘇惟生和嶽西池的那般出彩,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熙和帝放下最後一名曹承沛的試卷,最角泛起一絲滿意的笑容。

嶽西池是寧太傅的孫子,自己人。何軒、蘇茂謙和曹承沛也都是真正的寒門出身。後者雖有杭參政這個老師,但杭參政一向與其父兄不合,受到揚威侯府的影響也有限。

所以……

這幾個年輕人,都可以作為優秀的年輕官員加以培養。

熙和帝相信,假以時日,這些人一定能代替那些充滿陳腐氣息還不願放權的老頭子,同他、同他最疼愛的兒子一起,打造一個太平盛世。

隻是……熙和帝在趙懷瑾和蘇惟生的名字上停了停,一時有些拿不定主意。

這時外頭的太監做了個手勢,馮公公看了一眼滴漏,上前稟道,“皇上,該用膳了。”

熙和帝這才發現一個下午已經過去了,他想了想,吩咐馮公公的徒弟小春子,“去慈壽宮說一聲,朕過去用膳。”

待小春子一溜煙兒跑出去,熙和帝才緩緩起身,坐上輦車慢悠悠朝慈壽宮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