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會試(2 / 2)

題目簡單,想要在一萬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讓閱卷官眼前一亮,委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比起來,蘇惟生倒是比較懷念鄉試時的奇葩考題……那種題目才容易與旁人拉開差距。

自來閱卷的形式與鄉試都差不多,即最看重第一篇文章。這頭篇若寫不好,你後麵就算寫出花來也無法取中。

再者麼,如果隻是題目簡單,蘇惟生倒是不怕。若考生有一萬多名,錄取人數通常會定在三百左右,概率非常低。

但今年又有所不同,出了個隴西貪墨案,且韓巡撫的死訊到現在都沒傳回來,可見幕後之人和朝廷欽差盯得有多緊。

那麼,西北各郡官員被問罪已經隻是時間問題。也就是說,即將有大批官員落馬,朝廷急需新鮮血液來補充空缺。

還有一節,如今唐、林、顧、常、範等五位閣老再加各部尚書,門生子弟遍布朝野,世家之勢已成。

熙和帝再軟弱無能,也絕不想看到他們繼續把持朝政,架空君權。因此,就需要大批寒門子弟進入官場,為他所用。

蘇惟生覺得,今年會試的錄取人數應該會在四百人左右。

以自己的本事,隻要正常發揮,被取中還是不難的,但想要名次靠前,就必須投其所好。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投範伯寅的好,還是投潘遠洋的好?

沉思良久,他提筆在稿紙上寫下一行字:“戊午中秋既望之次夕,餘以微倦,假寢以休。懷衿無溫,憬焉而悟。……”(出自晚清王闓運《秋醒詞序》)

蘇惟生寫文章向來很快,此時思緒又極為順暢,因此一篇五百來字的文章,他用了一個時辰左右就寫完了。

在狹窄的號房裏活動了一下手腳,他又開始寫第二題。

這一題要難上一點,不過也難不倒蘇惟生,他秉承上一篇一樣的文風,點著蠟燭將第二篇寫了出來。

兩篇文章寫完,晚飯的時間早已過了。蘇惟生收好卷子,拉響搖鈴,要了一份飯菜。

如今這位禮部尚書竇大人去年年底才上任,會試是他辦的頭一件大差事,故而辦得十分認真,菜色很是不錯。

但蘇惟生吃飯的時間太晚,飯菜已經有些涼了。

他就著熱水扒完飯,慢悠悠地如了廁,便拉下雲板,取出角落潮乎乎的被褥,合衣睡去。

農曆二月的天氣依舊很冷。

為避免夾帶,朝廷規定考生不得穿棉襖,不得穿有夾層的衣裳,何氏便命人給他們各自做了兩身皮襖,腳上蹬的也是皮做的靴子,十分保暖。

有家底的人家大都是這樣做的。但有的考生家境貧寒,又逢會試之期,京城的皮子價格一下子漲成了天價。

好容易弄到一塊皮子,成色也不是很好,保暖效果也很一般。

這一夜蘇惟生即便穿了兩層皮襖,也依然覺得冷,睡得斷斷續續,那些隻穿著幾層單衣的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天一起來,就有考生開始流鼻涕打噴嚏。

蘇惟生此時萬分慶幸自己幾個每日練拳從不耽誤,否則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是身子稍微差一些的,縱然自己不病,也難逃被傳染的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