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到這裏也就罷了。
可杭越州不信鄭風辭會蠢到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一直在調查,最後查到了禮親王頭上。
原來禮親王不知何時也對杭氏起了心思,幾番私下表白都被拒絕,他卻並未死心,反而恨上了杭氏的未婚夫。
祭天那日,是他買通鑾儀衛,在天子儀仗中動了手腳,以此陷害。也是他,借朋友之名去流放途中探望鄭風辭,下毒將他害死。
杭越州同禮親王打了一架之後,將證據交給了父兄,想讓他們聯合定北侯府為鄭風辭討個公道。
但那父子倆聽聞禮親王看上杭氏,並且不嫌棄杭氏失貞,仍願納為側妃,竟然答應了婚事,並將證據徹底銷毀。
杭氏怎肯嫁給殺夫仇人?麵上答應得好好的,轉頭就在韓氏的暗示之下,將事情捅給了定北侯府。
定北侯一狀告到了禦前。
禮親王並沒否認,隻對熙和帝道,“皇兄,從小到大,臣弟都以您馬首是瞻,前前後後幫您做了多少事兒?如今臣弟就這麼一個念想,您要怎麼罰都行,就一樣——就是殺了我,也要先讓杭家姑娘做我蕭家的人!”
熙和帝氣得暴跳如雷,但即便他知道鄭風辭無辜,也沒有讓自家兄弟給臣子償命的道理。
最後隻能賞了定北侯世子一個實缺,追封鄭風辭,責令禮親王給了賠償,並收回封地,降為郡王,打了三十大板,再去為先帝守陵三年。
至於杭氏,“朕不管了,你與杭卿家自己商量去!”
商量的結果麼,還是願意結親。除了杭越州、韓氏與杭氏,並無人反對。
定北侯也知道不可能讓親王給兒子償命,隻能捏著鼻子認下了。但罪魁禍首不是還有一個杭氏麼——害死了他的兒子,還想嫁入皇家做側妃?做夢呢!
事情就這麼被揭了出來,舉京嘩然,杭氏“紅顏禍水”之名響徹京城。
杭氏愈發心灰意冷,但有老夫人和杭越州外加韓氏的嚴加看守,竟連尋死也不成了。
韓氏因鄭風辭之死對杭氏恨之入骨,卻並不想讓她就這麼死了。她要她長長久久地活在世上,受千夫所指。
她將一雙兒女丟給萬氏,自己寸步不離地跟著杭氏,不讓她自盡。對她悉心照料,安慰勸解,甚至請來了鄭風辭最尊敬的長輩寧國大長公主,用“孝道”勸得她回心轉意。高太後下旨斥責羞辱之時,韓氏還為她出言得罪了宮裏的嬤嬤。
如此一來,闔族上下無不認為韓氏宅心仁厚,與杭氏姐妹情深。
隻是在終於解禁之後,韓氏每回帶杭氏出院子散心,總能無意間聽到下人的風言風語和高氏的滿口嫌棄。
兩年之後,事情淡了許多,韓氏想帶她重新進入世家的交際圈,杭氏卻已心如死灰,決定出家。
對此,府裏也沒人反對。
老夫人說,“那就在家庵裏住著吧,我養你這麼多年,總不能真讓你去了那方外之地,日後連喊我一句‘母親’都不能。”
杭氏看著嫡母短短兩年間便已生出的許多皺紋,心中不忍,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