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惟生道過謝,便迫不及待地翻開了書,迎麵而來的字眼讓他瞳孔猛地一縮:
“大慶哀帝九年,赤炎部落攻入京城,挾帝為俘。太子章南遷金陵,讓‘薊州、河間、莫州’三地,奉金百萬兩、銀千萬兩以贖。帝歸,橫征暴斂,民不聊生。哀帝十一年,太祖揭竿而起,反之,殺之,滅之……”
飛快翻完《大魏朝史鑒》,蘇惟生想了想,又在某個角落裏找到了一本布滿灰塵的《慶朝秘事錄》。
“……乾嘉三十三年,帝崩,皇八子淼繼位,是為惠帝,太皇太後盛氏與承恩公……”
夜間,蘇惟生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不知該喜還是該悲。原來距他被毒殺,已過去了一百六十多年。
自乾嘉帝後不過四代,大慶便日漸衰微,最終不複存在。害他身死之人,也早已化作一堆白骨,讓他想恨,都不知再去恨誰。連生養他的家國,也早灰飛煙滅。
滅國之仇?談不上。若非被賣入宮,他也隻是一介草民而已,後來做了閹人,一生效忠慶隆帝,卻被他的子孫奪去性命。國仇?別傻了,若是他重生在太祖起事之時,說不定還會尋機報仇呢!
“罷了罷了,既已重獲新生,何必留連舊事,還是想想怎麼擺脫眼下困境吧。如今我也是拖家帶口的人了,不容易啊,唉!”
長歎一口氣,蘇惟生又將思緒轉到白日的見聞上。
魏太祖蕭成康建國至今,將將傳至第三代,當今熙和帝乃太祖親孫。
這位太祖屬實是一代明君,英明睿智之餘又不乏奇思妙想。今日在知味齋中所見的琉璃櫃,便是他老人家發明的——應該說是玻璃才對,太祖親自命名。
據說太祖二十五歲就成了蜀地名商,涉及行船、製糖、玻璃製造、樣式精巧的肥皂等新奇暴利行業,富可敵國。
當時滿朝文武正為給赤炎部落的貢銀焦頭爛額,既然蕭家如此豪富,豈有放過的道理?便處心積慮想要謀財害命,甚至一把火燒死了太祖的父母。
太祖如何能忍?又見賦稅逐年增加,官員貪暴刻毒,民間不滿愈演愈烈,便借著手中錢財招兵買馬廣招義士,用了五年多時間,直接把慶朝給滅掉了。
當然,在這其中,太祖發明的兩樣武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火槍與火彈。前朝軍隊被打得潰不成軍,太祖不費吹灰之力便攻破京城,以牙還牙一把火燒掉了大慶皇宮。
登基之後輕徭薄賦,北征赤炎、南驅倭寇,開海禁,改革科舉,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明曙之治”。
在位四十一年,大魏海晏河清、百姓安居樂業,被人稱頌為“千古明君。”
隻是這位明君也做了不少為人詬病之事,遭到群臣抵製。比如允許女子當官,提高商人地位,為此崩逝之前還在與百官拉鋸。
蘇惟生暗歎,“想不到明君也有這等異想天開的時候……”
太祖光輝太盛,後兩代帝王就沒那麼出彩了,不過也算得上守成之君,因此大魏的百姓日子還算好過。
也因皇家乃商賈起家,如今從商之人甚多,商家子弟也可參加科舉,隻官員本人不得為官、與民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