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環相扣,借力打力,對人心的利用實在讓人驚心啊!
當然,其中也不是毫無錯漏。“若我這個族長為了闔族聲譽,或者看重智哥兒的資質不肯為你作主,你又待如何?”
“晚輩聽說過一樁舊事。”
據陳婆子說,十年前蘇三老爺家出了位神童,年僅十八便中了舉人,前途不可限量。
不想在那之後不久,便看上了鄰村葛家的女兒,想納為妾室。葛家不願女兒做小,不肯攀高枝,便拒了這門親事。
豈料蘇舉人心高氣傲,深以為恥,又色欲熏心,轉頭便尋機將那姑娘奸汙,還將人送還給了葛家。那女子當夜便投繯自盡了。
葛家父母告到官府,當時的縣令大人與族伯蘇正良有舊交,見被告是蘇家炙手可熱的舉人,原想按下此事,讓蘇舉人賠點銀子了事。
正是麵前這位蘇老爺,親自上門要求嚴懲,最後那位姓蘇的舉人被奪去功名除了族,前途盡毀。
見蘇老爺麵沉如水,蘇惟生又道,“蘇惟智資質再好,比之當日的蘇舉人又如何?族長爺爺嫉惡如仇,剛正不阿,連外村的人都肯賜還公道,又怎會不為晚輩一家作主呢?”
說到最後,還小小地拍了一記馬屁。
老爺子見他這諂媚樣反而繃不住了,歎了口氣,
“世人隻讚我大公無私,卻又如何知道我的為難?你正良大伯在外獨木難支,我何嚐不想族中多有幾個出息的子弟,也好給他幫把手?可蘇正賢剛中舉人就敢為禍鄉裏,這樣的人若進了官場,全身都是把柄,稍有不慎就會連累全族,我又如何敢冒險?蘇家雖不算名門望族,卻素來看重人品勝過才學,這一點,你也要謹記。”
看到眼前小兒稚嫩的臉龐,蘇老爺心下激賞之餘又浮上幾縷擔憂,目中透出嚴厲,
“你為了保全親姐性命才出此下策,老夫自然不會怪你。但謀算人心有失磊落,豈能長久?老夫看你有幾分聰明,但切不可因此便目中無人。需知一山還有一山高,再精於算計總有百密一疏的時候。我不知將來你會做什麼,可不管種地、從商還是為官,驕傲自滿都是大忌。老夫不想見你浪費了這份機靈,更怕你因此而吃大虧。”
老人語氣嚴肅,話中的教導之意卻不是作假。
自己如今不過是個旁支小童,蘇老爺卻並未輕視,反而字字關切,厚意拳拳,蘇惟生也隻能感歎老爺子厚道仁慈了。
晚間趙氏依舊罵罵咧咧,錢氏躺在床上哼哼,連飯食都是讓大丫端進去的。
蘇惟智一回家就被族長叫人送去了祠堂,蘇老頭全程一言不發,但蘇惟生沒有錯過他目中的怨毒之色。
蘇正德亥時才到家,二房的人惦記庚帖的事,也都還沒睡。
一進門周氏便急急問道,“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