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捷、稱帝(1 / 1)

一路軍隊,浩浩蕩蕩直達宮殿,整個大興城(長安)都是李淵所帶領的起義軍,李淵出現在一座宮殿內,裏邊大臣無不恐懼慌亂,但仍硬顯“威嚴”。李淵微微一笑,絲毫不理會他們,徑直走過他們,麵前一個12、3歲的小孩,麵露才氣,氣度不凡。很顯然,這是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隋恭帝楊侑。麵對如此困境,他目光堅定,臨危不懼,與那些大臣成了鮮明的對比。很難想象,如果隋煬帝勵精圖治,到了楊侑接手的時候會有哪番盛世。

李淵對楊侑行禮,隨後“太守,如今隋煬帝不知所蹤,朝裏不能沒人主政啊,您說是吧。”

“我尚且年幼,執政之事過早,朝中自有能力過人的兄長,此等重任……”

“不”李淵沒等楊侑說完,直接擺手搖頭,“怎麼會呢,曆代先賢能人個個都是年少成名,年少大成,您此等才氣、氣度,最合適不過了”

一位大臣剛想反駁,李淵回頭一看,眼神猶如一把利劍,緊插進大臣喉嚨,聲音戛然而止。後續的大臣開始出現聲音,但隻有一種聲音——支持楊侑稱帝。楊侑見場麵已無法控製,隻能被迫接受帝位。次日,楊侑稱帝——隋恭帝,改元“義寧”,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而李淵則自領大丞相,封唐王,李淵長子李建成為唐國世子,次子李世民為京兆尹、秦國公,小子李元吉為齊國公。

另一邊,李梓豪兩人偷了兩套軍服混跡在唐軍中,了解了最近的事。但這隻是目前的一個小任務而已,他們混進來的主要目的還是調查唐朝滅亡的原因和阻止唐朝滅亡。有了居所,李梓豪和大胖每天都在練武,了解規矩,爭取升職而能到李淵、李世民身邊。

自隋煬帝到江都(江蘇揚州)之後,時中原兵變四起,他無心北歸,欲遷都丹陽(今江蘇南京)。而隨行衛士多關中人,思鄉心切,多謀叛歸。煬帝對率眾西歸關中者則追斬不赦,但逃亡者猶不能止。公元618年三月,禁軍虎賁郎將司馬德勘、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等見隋大勢已去,便利用軍心,密謀縊殺了隋煬帝。此後,李淵加緊了篡奪皇位的進程。同月,隋恭帝進拜李淵為相國,總司百揆,享受九錫之禮。五月,隋恭帝命李淵佩戴十二旒冕,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而這很明顯,楊侑就差給個皇帝給他當而已了,李淵是有實無名的皇帝了。很快,李淵逼迫隋恭帝楊侑下位,而楊侑有名無實,隻能配合保命。618年6月18日,李淵即皇帝位於長安太極殿,國號為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李淵建唐後,以李世民為尚書令。不久,又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李淵接受“禪讓”後,對前朝後裔較為優待。他下詔封隋恭帝為酅公,並封北周後代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