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雖為麾下參戰做了很多準備,但不懂戰爭殘酷的大軍還是損兵折將,雖然加入者遠超戰死者之數,但性命終究不是數字,項羽依舊有些痛心。
好在經過那無名猛漢闖軍中的小插曲之後,掠地之行再無波瀾,項羽閑暇之餘也授予眾將拳法來錘煉筋骨以更好地應對奔襲。
項羽傳授諸將領的拳法是項梁昔日涉獵的戰場殺技之一,演練之中格外重視抻筋拔骨。
若是練到高深處不說比擬那猛漢,至少也遠不是常人可及,如是恰好資質過人,便是強過那猛漢也猶未可知。
一智者曾言:\\\"教學相長也\\\",在傳授眾多將士紅拳之時,項羽也從中受益匪淺,對於淬煉體魄之道多出些許領悟。
加上此前和那猛漢硬拚一擊時傾力運轉《九鼎塑金身》竟在此前的九鼎之力上突破了瓶頸,抵達了金身一轉的銅骨之境。
這銅骨之境的強橫甚至超越秘典中的描述,不施加靈力便讓項羽掌控千鈞之力。
但更精妙之處還在於此境引動靈力縈繞於項羽骨骼,似乎是要循序漸進地將其打造的堅不可摧,此境一成項羽對敵再不必考慮禦使靈力之事。
禍未及身, 福卻雙至,項羽一轉金身之力的突破帶動了他對於槍技的領悟,畢竟兵戈技藝的催動還是要筋骨承載的。
項羽久久品味此前勢如破竹般洞穿青銅斧麵的一槍,那一式乃無心之舉,竟似聶政之刺韓傀也,令人無從反應間已然殞命。
布衣之士,懷怒未發,有天象臨,項羽沉吟片刻,將此技命名為 \\\"白虹貫日\\\",既是悼念先賢亦是彰顯其難以抵擋的貫穿力。
這一式 \\\"白虹貫日\\\"雖是項羽草創,但其中蘊含的對於螺旋勁力的體悟使之品級已然臻至黃階巔峰,在項羽手上更擁有媲美地級武技前幾式的威力。
然而項羽於這一招式隱隱有未竟全攻之感,可細細品味又抓不住那一閃而逝的靈感,隻好暫且作罷,將此事延後處理。
對於接下來的正麵戰場,若遇上秦朝的軍陣抵擋,項羽便充當主將,擺出鋒矢陣,無人可擋項羽,這一陣便可刺穿對方陣型。
而陣型一亂,軍心便喪,負隅頑抗的殘兵敗將更不是項羽操練出的精兵的對手,故逢戰必勝,可傷亡始終無可避免。
項羽也逐步習慣了將士的折損,但當軍隊駐紮時被一些愚忠秦朝的散兵遊勇偷營而減員時,他還是難免怒其不爭,於是次日操練更讓人叫苦不迭。
某日,項羽方才統兵攻下一郡,正命人檢查戰損和繳獲時,竟收到會稽的急報,有一股山匪般的起義軍流竄入吳中。
項羽啞然失笑,這吳中屯兵不少,哪般人馬妄圖飛蛾撲火自取滅亡啊,但思及外出征戰良久,將士也可回歸補給一番。
想到此處,項羽便向自己的裨將告知取消繼續擴張的方略,改為回城助力驅逐他方勢力,並發放此戰的軍功和糧餉。
跟隨項羽回歸的將士因為未逢一敗,所以興致都較為愉悅,歸程一路盡是歡聲笑語,但行至城口項羽卻發覺事態有些不對。
眼見守城的士卒皆是情緒低落,項羽軍中幾位心思更為敏銳的將士也察覺了不妥,拉過一個佇立城牆邊的看守就詢問狀況。
項羽麾下本就多力士,那人也是個中佼佼者,看守猛然被扯動心中也是不滿,盡力推搡數下也未能掙脫卻是有些惱了。
項羽先是輕聲喝止了屬下令其賠個不是,隨後也是溫聲詢問,那看守還待耍性子,項羽抽出還裹著黑布的長槍,竟單手挑著領口將他送到一匹馬背上。
這看守毫發無損卻也險些嚇破了膽,以生平從未有過的高效把近日的情報陳述了一遍,雖然因口才粗劣表述的不甚清晰,但項羽已然了解大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