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平淡的午後小憩總有一個收廢品的大爺或大媽會在小區裏對著三輪車頭上的塑料桶來那麼幾下,好像古時候的更夫告訴你幾點了,這種聲音你不會感到煩躁,反而會認為這就是享受午後安逸的一部分。
在城市的老城區,這裏封閉式的小區不多,大多數是無人把守的開放式“庭院”,之所以這麼叫,是因為很多住在一樓的人會把窗戶下的花壇用來種地,種一些大蔥和綠葉菜,偶爾會看到有人拿著鋤頭,穿車皮靴走在小區裏,最好不要靠近他們手裏的桶,那可能是肥料。當然還會有養雞的,真的是溜達雞,城市雞這個物種很奇怪,它並不怕人,通常是一隻大公雞帶著幾隻母雞,感覺整個小區都是它們散步的地方。聽說還有養羊的,這個本人並沒有見過,就是一地的黑珍珠誰能受的了呢。這種小區因為當時的設計並沒有安置停車位,導致現在停車比較困難,這種情況就出現了亂停派和越野派,亂停派就是隨意停車,無論是轉彎處還是樓棟口都是他們的位置,越野派那就是利用車型優勢一般車上不去的馬路牙他們都能上去,說實話看到這種車心裏還是有些羨慕,羨慕自己的車為什麼不能再大點再高點。記得以前小區的花壇裏還會有各種各樣的花,也沒有雜草,可能是現在沒有人管了吧,花壇裏滿是雜草,不誇張的說有一人多高,人行道的石磚縫裏也鑽出來很多雜草,雜草中會有一條經常人行的小路,“雜草中本沒有路,隻是人走多了路就出來了”。以前孩子們玩的旋轉座椅和小滑梯都已經掉色上鏽,配合著雜草,一派淒涼的感覺。沒有孩子們的歡笑剩下的隻有風吹草的沙沙聲。到了夜晚更是安靜,在昏暗的路燈下走過花壇還有一絲寒意不禁的讓人加快腳步。
比起新城區的高樓大廈,這裏無論是生活,還是穿著都顯得有那麼一些樸素,老住戶們大多數是一個單位的同事,這讓小區裏的溝通更簡單,通常是“下班了?上班去啊?”鄰裏之間還是比較和諧。幾乎每個樓下都有幾把椅子或者也會有沙發,這取決於誰家換家具。一樓的住戶大多還會攢一些廢品,紙殼、水瓶、木板、各種壞掉的電器。到了他們出貨的時候才是精彩,“我這個是黃紙殼,這個可是大瓶子,這電視還能看,這熱水器多新啊!”然後在三輪車上下來一位穿著質樸的會回答道“這個就幾斤沉啊,大小都一個價,這電視誰還用啊,這熱水器太小了都不值錢”在激烈的討論後大多數都是賣家認可了價格,因為再不出手他就沒有地方放置新貨了。
與小區一牆之隔的是一所大學,說是一牆之隔,其實之前是有門貫通的,前幾年給封上了,相比較小區裏的安靜,學校裏的學習工作生活就顯得生氣勃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