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聖羲知坐鎮萬竹山顛,大袖一揮,展開一幅從劉老頭那裏借來的光陰畫卷,心念一動,微微歎息一聲。他算是明白了,為何那名逍遙山河的許生會把自己畢生的期望全都寄托在這名年輕人身上。羲知自歎不如,他的確沒有許生看得遠。
這名叫做李扶搖的年輕人,變數太多,牽扯的因果太大。就連他親自出手幹擾其走向,也未能改變事情的結果,這讓書聖有點苦惱。
就隻說羲知希望無名拳譜的繼承人是李吳越,可沒曾想到被李扶搖拿了去。
這下倒好,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村子裏好不容易出現了兩個天大的氣運,全被這小子徹底打包帶走了。
劉彧也不知何時出現在羲知身後,湊近腦袋也看了眼光陰畫卷內的景象,連連大笑道:“我說怎麼著,我說這小子就是可以,就是行!我可知道你心裏想的是什麼,你怕李扶搖早晚會找到這本拳譜,怕他一人承受這兩份偌大的氣運最終走向滅亡。要我說,不會的,這幅光陰畫卷是我的,我看過多少的光陰長河,我說這小子行,那就指定行,你還是好好擔心咱倆怎麼守住這座山頭。李扶搖那邊,有不少人看著,你也別瞎操心。實在不行還有那名劍主在,即使她不能出幾次劍,救下李扶搖還是能做到的。如今她認了主,磨好劍鋒的功夫也不過半甲子光陰。”
“許生留下的劍氣不知不覺中砥礪李扶搖的自身小天地,早早幫他造就了一個武夫胚子之名。劍修與煉氣士不同的就是,肉身強度要比煉氣士高上一籌。李扶搖以後的劍道路上可能會曆經坎坷,但隻會越走越遠。”
羲知與那名從天幕處歸來的青衫劍仙相視一眼,青衫劍仙朝那羲知點了點頭,身形緩緩下降至萬竹山顛。
劉彧跳起來拍了一巴掌青衫劍仙的肩頭,笑道:“李大劍仙,好劍術!好劍意!讓老頭子我很是景仰啊。”
青衫劍仙也笑著喝了一口酒水,拍了拍小老頭的後背,“劉聖人也是一身藏不住的儒家聖人氣象,我輩讀書人最神往了。”
劉彧稍稍一瞪眼,訝異道:“是嗎?我也最向往像李劍仙這般逍遙風采的劍修了!”
兩人勾肩搭背,相談甚歡,就像是許久未見的摯友。
羲知扶著額頭轉過頭不去看這兩名胡說八道的青衫讀書人,這誰能看得出來兩人其實是第一次見麵。
羲知本想收李吳越為徒,加上那本拳鎮九州的無名拳譜,以後未嚐不能成為一名地仙武夫。一洲之內的地仙武夫數量還是太少,武夫之道講究的就是“慢”。武夫沒有煉氣士的一步登天,隻有步步為營。煉氣士之中出過不少天賦異稟的修士,例如打小就是修道胚子,汲取天地靈氣的速度遠超他人,再例如能一步連升數境。唯獨武夫必須一條路走到死,全靠心中一口真氣。武夫境界若是不經打磨,便如紙糊一樣,一碰就碎。
人們口口相傳曾經蒼冥中土有一名地仙武夫,被一名登巔境武夫問拳於自家山頭祖師堂。那名登巔境武夫僅出兩拳,一拳打碎地仙武夫金身,另一拳則是自上而下拍碎山頭祖師堂。
那登巔境武夫後來在天門處問拳千絕天下,不借外物,僅有一人和一拳。
無人得知那一場問拳有多麼慘烈,隻知道最後那名登巔境武夫問拳數名修士、武夫之後平安歸來,並且順利躋身地仙境武夫,撰寫了屬於他的第一本拳譜。
無名。
——————
宋雅原本提出要和李扶搖一同禦劍去找那一男一女,不曾想李扶搖剛踩上飛劍,在飛劍升空之際,腿腳有點發軟,差點一個沒站穩摔下去。好歹李扶搖的腳力還算可以,再加上宋雅臨時施展的小小術法,二人健步如飛,宋雅還要跑幾步回頭看看李扶搖,生怕李扶搖一個沒跟上迷路了。讓宋雅沒想到的是,李扶搖的腳力過於好了。一個普通的市井少年,即使是天生劍體,在未踏上劍道之前,也與凡人無異,頂多算是個能引起劍靈共鳴的普通練劍體質。李扶搖的腳力與宋雅遊曆山河遇到的銅體境武夫大差不差,差就差在一個是在不自知的情況下踏入武夫的那道門檻,另一個則是花費好大些力氣推開的那道武夫大門。